第A36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传说闹鬼的水房里出现了一具死尸
· 女儿一直都在物色自己的“对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女儿一直都在物色自己的“对手”
  [内容简介]

  一个父亲写了25年的书,当仁不让,好为人师,有问必答。高老师看透世情人生,颠覆传统教育,道出家教真谛,指点天下父母先把自己调教好。《精养女儿实验报告》只是卖了一个如何教育小孩的概念,世上本来没有坏孩子,因为人都是受社会影响的,而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故而,坏孩子都是被家长和老师教坏的。

  [上期回顾]

  女儿18岁时,作者送给她一块价格为50元的女式电子手表。如今,女儿生意兴隆,但那块手表还戴在她的手腕上……

  投资与消费

  我的妹夫是业余拍照爱好者,我有个姨夫是专业摄影师。有一次,他们分别买了价格3万多元、同一款的照相机。我知道后,对女儿说,姨夫的相机买便宜了,妹夫的相机买贵了。原因是,对于姨夫来说,相机是投资,投资决定回报,他买的相机是中档货,很难拍出特优秀的照片。而对于妹夫来说,相机很大程度是个玩具,纯属消费性花费,拍一般的风景照、合影之类,两三千元的相机已经足够,3万多元的相机未免专业过头,功能浪费。

  受我影响,女儿从小对投资性花费还是消费性花费分得很清楚,分寸拿捏得很好。小时候,同样是买书,工具型的书她很舍得花钱,用她的话说这是为知识投资,言情小说之类她也看,但是基本在书店翻翻就好,不肯买回家;现如今,同样是买衣服,正装、职业装她会买些比较贵的,用她的话说这是为专业形象投资,休闲家居的衣服她也买,但是会挑比较便宜的;商业投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她很爽快,但是要不要买2万元的家装灯具她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挑了一款便宜很多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妻子开玩笑说女儿是小“守财奴”,有钱不肯花,女儿回应她: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跟“守财”无关。花钱前,我要分清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是投资,就要考虑回报;如果是消费,就要考虑“实惠”。打个比方,买房既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消费。如果把它看做是投资,就应该选择升值潜力大、资金投入回报高的物业;如果把它看做是消费,就可以更关注自身的个性,如果你喜欢空旷,大可以住一个仓库一样的房子。顺便说一句,国外真有这样的人。

  危险的优越感

  产生“优越感”的基础,首先要有“优越”的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然后,我想,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为了避免产生优越感,去铲除种种“优越”的条件——父母为了不让子女产生优越感,而不去当“官”,不去成名成家,不去发财致富。所以,我们家一方面努力创造优越的条件,创办私营企业,积累家庭财富;一方面教育女儿正确对待“优越”,不为之所累,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实现生活的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告诉女儿,她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我们不一定把家里的财产让她继承,她要获得财富,要么和我们共同奋斗,要么独立创办企业,独自经营。为了防止她滋生优越感,我们还有意让她长期和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因为外婆特别节俭,她烧红烧肉,舍不得洗锅,会再放一点水,做成一个“汤”。在外婆的影响下,女儿也养成了节约的习惯,用水也会把水龙头开小一点。我们还让她住寄宿学校,使她在读书的同时,自理生活。女儿从小就身处优越而没有优越感。

  “再跑50米”

  我年少时曾在无锡市少年体校射击队当队长。当射击运动员,少不了要进行体能锻炼,其中有个项目是长跑。教练总是在我们跑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命令我们“再跑50米”。记得那位教练姓陆,他告诉我,长跑锻炼的效果,其实就在这最后的50米,那是在超越自己的极限,只有这样,才能每次都提高一点自己,有所进步。陆教练的话是专指体育锻炼而言的,但对我的启发不止于此,我想,在其他方面,道理也是同样的。从此,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都坚持“再跑50米”。现在回想起来,这“再跑50米”真不失为争取进步的良方妙药。

  有了“再跑50米”的秘方,我自然要传给女儿,于是,我让她身体力行,也跟我当年在体校一样,练长跑,“再跑50米”。聪明而勤奋的女儿,很快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她甚至“再跑60米”、“再跑70米”,以争取更大的超越,更大的进步。

  睡前读闲书是她多年的习惯。原先,她是倦了就合上书本休息,后来,有了“再跑50米”的理念,她会在倦的时候坚持多看几页,慢慢地,成了习惯,“倦”会自然推迟来临,这样,她不知多读了多少书!她自己总结说,她之所以能比同龄人提前三年大学毕业,能早早地走上社会创办企业,并初见成效,跟她这么多年来的“再跑50米”不无关系。

  肚子不是垃圾桶

  吃饭每有剩菜,妻子会央求我再多吃一点,解决“任务”,免得浪费。这时,我总对她和女儿说:“肚子不是垃圾桶。”我的看法是,吃“任务”饭菜,不是节约,而是浪费。吃多了,会胖,会病,减肥治病要花钱,花费比饭菜贵;即使不出毛病,让过剩的营养在身体里“走一趟”,也是浪费身体的消化功能。因此,不如直接倒进垃圾桶。

  我告诉女儿,浪费和节约的判断,不能从物品本身出发,而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比如说,粮食短缺的时候,我们剩饭不能倒,留着第二顿吃,可以解决饥饿;我们时时要节约用水,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缺水的人。相反,如果有两件貂皮大衣,大可不必为了“提高利用率”而同时上身。

  很多看似节约的行为,其实是浪费。超市的大包装,给人便宜实惠的感觉,买回去很多用不完,其实是浪费;有的人能力很强,明明可以成大事,但是“节约”眼前的既得利益,放弃发展,其实是大浪费。

  女儿认同我的看法,在假浪费还是真节约的问题上,态度鲜明。她不但不吃一口多余的饭菜,也不眼红自身不需要的“实惠”。她初中毕业时,学校提出,如果她在该校继续读完高中,就免费送她去国外读大学。女儿为了早些大学毕业,走上社会,放弃了学校“免费的午餐”。她初中毕业即赴新西兰读大学,跳过高中,提前三年大学毕业。

  对手

  我小时候爱下象棋,很小就有不错的水平,当时的战绩是让一个子(马或炮)还能战胜父亲。但是后来多年几乎没有进步,这让我很郁闷。有一次请教名家,被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我肯定没有再找高手练,没有对手就不会有进步。我顿悟。确实,除了父亲,我没有其他的对手,所以赢了他以后我再也没有提高。名家接着指导我说,即使没有真人对手,也可以找棋谱练,制造“假想敌”。

  那位名家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对手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是“敌”,所以千方百计找出对方的弱点,加以攻击或赶超;因为是“敌”,所以深入分析、研究对方的强项,以便克之;因为是“敌”,时时在意对方的动向,每当对方有了“新式武器”,总会急于知道,尽快拥有。对手是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对手还是望远镜,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未来;对手是那个刚好与你抗衡的人,所以,有什么样的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对手。

  为了让女儿也懂得上述道理,并有直观的感受,我特意带女儿去无锡江阴,参观互为对手的两家著名的毛纺企业——阳光集团和海澜集团。他们同在一个村,工厂办公面对面;同为上市企业,主业之余,几乎同时涉及房地产;竞争二十来年,规模相当,发展路程也相近。现在,这两家企业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我告诉女儿,优秀的对手是难得的财富,当我们没有这种财富时,更要时时自省,通过给自己创造“假想敌”来锻炼自己的“武功”。杂志上登过一篇有趣的文章,记者采访一位女士,问她婚姻幸福的奥秘,她回答的大意是:我假想先生有一个完美的情人,她美丽、聪明、妩媚而善良。如果我的先生有这样的情人,我要怎样做才能留住他的心呢?我照着“她”同样的条件美丽自己、充实自己,在这场与“情敌”的对抗中,我成长了,那么现实中,这样的“敌人”就越来越远了。

  女儿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从创办公司到现在,每一个阶段,她都物色到了自己的“对手”,都创造了自己的“假想敌”。她说,她从心底里感激她的对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