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接受采访时称,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很少,且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此言一出,舆论大哗,众多网友指责王定华“说话不靠谱”。
(11月11日《人民日报》)
我们的王定华副司长显然提前预支了将来可能出现的“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解决”,并当作政绩加以宣扬。如此大言不惭,想不挨民意板砖都难。
谁都知道的常识是:加大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只是解决教育乱收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个常识,身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的王先生,难道会不知道吗?
还有,打开报纸随处可见这样的消息:某地组织多少个检查组,查处金额几千万或几亿的乱收费,并把它退还给民众;还有,就在前不久,央视曝光“八大教育潜规则”,其中名列前位的就是教育乱收费。前不久,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2009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王定华副司长所言,兴师动众下发的这个文件,岂不是完全多余?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越是在基层和农村地区,教育乱收费就越是屡禁不止。在舆论不断追问下,那些学校学聪明了,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手段使乱收费“合法化”:一是大搞公关,以当地教育部门的名义下发红头文件,使乱收费有了政策保护伞;二是迫使学生家长承认名目繁多的乱收费都是“自愿捐助”,以应对检查组和媒体曝光——乍看之下,“教育乱收费得到解决”此言真的不假,因为乱收费都有了合法合理的幌子,可在这之下,又是怎样的暗流汹涌和变本加剧,又是怎样的民怨沸腾!
凡此种种,王副司长会不知情吗?只能说,他不愿意知道或装作不知道,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在乎的是如何在权威媒体面前展示政绩,而不是关注饱受教育乱收费之苦的民生民情。
如同总是“被增长”的职工平均工资,“被解决”的教育乱收费见证了一些官员与现实的疏离以及对民间疾苦的漠视。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在假想中完成公共治理,实现权力的自我满足感,不要说教育乱收费,就是环境污染等更严峻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谈笑间灰飞烟灭——只是苦了老百姓,教育乱收费都已经被教育部门官员“解决”了,还能去哪里投诉?(修仰峰)
■视点链接
民众才有资格
说没有乱收费
教育乱收费是一个评判教育部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标准,因而有资格有发言权的是有切身体会的万千民众,而不是教育部本身。“教育成为十大暴利行业之首”,“七成家长对教育高收费感到难以承受”,事实上就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
我们当然期盼着教育乱收费淡出历史舞台,但不能接受“被淡出”。应该正视的是,以择校费、借读费为代表的教育乱收费,涉及到城乡差异、地域差异以及户籍壁垒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根源,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坦诚一点,问题的解决才更多一份希望,民众才更放心一点。
(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