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她1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姐姐
· 道德档案让“恶人村”变文明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她1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姐姐

  她叫宋英维,今年28岁。为了照顾姐姐和奶奶,她15年未曾远离家门,为了姐姐,她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学。上高中,她还不会哼流行歌曲。甚至,因为没有时间买衣服,她的衣服都是父亲买的。

  宋英维在帮助姐姐吃饭

  13岁突遭变故,她用稚肩撑起一家

  刚到11月,海口就开始变天,这两天总刮大风。

  口腔专业毕业的宋英维,在海口市五指山路明珠大厦,开了家口腔科诊所。诊所在她家楼下,玻璃门。

  “这个沙袋是防风的,上次风太大,把玻璃门把手撞坏了。”长年不出门的宋英维,皮肤很白皙,她指指门脚的沙袋说,这都是父亲从外面扛回来的。父亲有糖尿病,就因为这劳累,上火了。

  话说着,宋英维的父亲宋希库来了。他休养得不错,并不像病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990年开始出现糖尿病症状。 那时,宋英维只有8岁。

  祸不单行,5年之后,也就是13岁那年,宋英维的“天”塌了:父亲患糖尿病;83岁的奶奶高血压、冠心病加重,需要宋英维照顾;更要命的是,她一直依赖的姐姐,瘫痪在床。

  刚上初一的宋英维,开始撑起这个塌陷的家。

  姐妹情深,姐姐抱病送妹妹上学

  宋英维的姐姐叫宋英翠,患有“先天性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前者被称为不治之症,全身长瘤,压迫神经,肌肉逐步萎缩。

  因全身无力,宋英翠上完小学二年级便辍学。瘫痪之前,姐姐曾跟妹妹一块自学,二年级毕业的姐姐,硬是将妹妹辅导到了小学六年级。

  妹妹对姐姐很依赖。宋希库告诉记者,小时候,宋英维不想上幼儿园。为让妹妹学习,姐姐就每日“陪读”:把妹妹送到幼儿园后,自己在幼儿园门口,等妹妹放学,帮妹妹背书包,然后姐妹俩一块回家。

  “那时候姐姐走路已经不方便了,说是她送我,其实是我扶她。我就是她的小拐棍。”回忆起往事,宋英维笑得很静谧,“我不是怕上学,就是离不开姐姐”。提起儿时和姐姐、奶奶相处的感受,宋英维说了4个字:“就是踏实!”

  宋英维顿了顿,话题开始沉重,“你恐怕想象不到,我爸是‘工作狂’,整天在企业忙,家里就剩下3个女人,是多么需要安全感。”

  同父异母的姐妹,比亲姐妹还亲

  其实,宋英维和宋英翠,不是亲姐妹。

  姐姐比她大11岁,同父异母。姐姐的母亲嫌自己女儿得怪病,怕受折磨,和丈夫离婚,走了。妹妹的母亲嫌自己生个女儿,想再生个儿子,丈夫不同意,所以,她也走了。

  两个女孩没妈的时候,都不到1岁,全凭奶奶拉扯大。

  13岁前,姐姐、奶奶给了宋英维“安全感”;13岁以后,反过来了。

  那时起,宋英维的每一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程序:早上5点半起床,首先做饭。然后帮姐姐起床、梳洗,再帮奶奶起床,扶奶奶到水龙头。奶奶自己梳洗的时候,宋英维正好带姐姐去上厕所,接着又带奶奶上厕所。

  接着,宋英维就招呼帮助姐姐、奶奶吃饭,吃晚饭还得给她俩喂药。忙完这些,才轮到自己收拾。如果太累,宋英维会偷睡一会觉,大多数的时候,她都顾不上自己吃早饭。

  早上的这一套“程序”,中午也得“走”一遍,下午也是。每天如此。

  为照顾姐姐奶奶,家门口完成全部学业

  高考冲刺阶段,宋英维白天没时间自学,全靠晚上“挤”出时间,她经常学到凌晨四五点钟。而接着,5点半,她又开始重复第二天的“程序”……

  “高考填志愿,我们想都没想,直接报了佳木斯大学。”宋英维老家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她笑称父亲挑了个好地方,“家旁边什么学校都有,最远不到十分钟,大学和家只隔一道墙。”而她的高考成绩,报考这所学校绰绰有余。

  就这样,为照顾姐姐、奶奶,宋英维在家门口完成了全部学业。根据姐姐、奶奶身体状况,她还可以在课间的时候,再回家照看一次。周末休息时,她都是在家陪姐姐、奶奶看电视。

  姐姐刚瘫痪时手还能动,自杀过。奶奶觉得自己是个拖累,不想吃饭。英维还得鼓励两个病人,“学校学到的残疾人自强的故事,讲给姐姐听。对奶奶就说,‘你拉扯全家不容易,有功,要好好活’。”

  5000多个昼夜,悉心照料瘫痪的姐姐

  为了养病,2003年,姑姑出资在海口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宋英维一家4口全部迁至海口。2004年一毕业,宋英维便来到海口东湖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距海口新家五六分钟行程。

  就这样,宋英维继续过着家门口的生活。在2007年奶奶病故前,她一直照顾姐姐奶奶的那一套“程序”,还有了一些更新:一次次地送奶奶去医院,用手帮奶奶排大便……实在忙不过来,她就用轮椅把姐姐推到医院,好同时照顾两个人。而那时,奶奶舌嘴不能动,宋英维经常一天都忙着给奶奶和姐姐喂饭。

  宋希库坦陈,他照顾过大女儿,但是坚持不下来。一旦大女儿喘不顺气,宋希库还得向小女儿求助,“现在的情况是,离了小女儿,我大女儿就活不了!”

  没办法,宋英维只得辞掉工作,在大家的帮照下,自己开了个“宋英维口腔科诊所”。只叹不临街,所以经营惨淡。多年照顾病人积下的耐心和责任心,使宋英维赢得了病人的信任,病人口口相传,她店里的生意这才有了好转。

  而在宋希库眼中,还有比宋英维照顾姐姐5000多个昼夜更要重的——如何给全身瘫痪的姐姐以做人的尊严。

  宋英维对姐姐的了解甚至超过自身,姐姐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她想什么,“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尽量过正常人生活,让她多坐坐、看看,小孩来了跟她问好,熟人来了跟她打招呼她都会笑。最重要的,是她知道妹妹对她好,知道妹妹永远不会抛弃她!她心里明白,有妹妹撑腰,就永远不会有人看不起她……”

  姐随时要换姿势,她一晚至多睡半小时

  也难怪病人到了宋英维这里,出奇地安静和放心。历经沧桑的她,话语间充满淡定和成熟:“要说做了什么,我也想不出什么,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日子像流水一样。习惯了,也就明白平淡才是真。每天都是一样的累,觉都睡不好,哪有什么委屈和想法,根本就没时间去想。别人帮助都是暂时的,关键是自己要坚强。”

  毫无疑问,宋英维没有时间谈恋爱。甚至,她都没有时间去买衣服,身上的红裤子,还是父亲几年前给她买的。小时候,她没机会和小伙伴玩,上高中,她还不会哼流行歌曲,现在,她对化妆品和衣服的品牌知之甚少。

  “我想过,以后就算有钱了,找个人,也照顾不好我姐姐。还是得我自己来,我最疼她了解她!”宋英维说,只有把诊所办好,才能让姐姐和父亲过得好,如果有缘,她希望找一位同行,“最关键是能把持这个家,不能让我姐我爸受委屈。”

  如今,宋英维每日依旧很忙。除白天看病、消毒、打盹、备考晋升主治医师,晚上还得做家务。剩下时间都花在了姐姐身上:每隔10-20分钟,她就得给姐姐换个姿势,或躺或坐,有空再讲讲诊所的事情。只有面部和一个手指能动的姐姐,就用笑容回应。

  晚上,宋英维和姐姐住一个房间,姐姐全身瘦得只剩皮包骨,尽管床上褥子很厚,一个姿势仍坚持不长。和白天一样,每隔10-20分钟,姐姐随便的一丝轻唤,妹妹就得起床。碰上状况不好的时候,这种呼叫接连不断,“有时候实在太困,就闭着眼睛摸过去给姐姐换姿势。”一晚上下来,宋英维每次睡觉的时间,至多半小时左右。按此频率保守计算,15年来,宋英维夜间起床的次数,超过10万次。

  父亲的话更是有些心酸:“我这个女儿啊,她连做梦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啊!”

  据《海南特区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