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11月3日的《广州日报》报道说,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减薪”的调查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减薪比例位居第一。
国企首次排在了减薪的榜首,这多少有点意外。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的GDP增幅如愿超过8%,经济正在持续复苏之中。但从广州“国企减薪排第一”这一调查结果来看,似乎又意味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入,政府必须做好应对更复杂局面的准备。
虽然在经济总量中,私企和民企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基本上是靠企业的绝对数量取胜,做大做强的并不多,成为巨头的更是凤毛麟角。刚刚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最赚钱的十家公司,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简单来说,由于大量的行业壁垒存在和融资难,私企和民企的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仍然偏弱。
在中央刺激经济增长的四万亿投资中,受惠的绝大部分是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私企和民企基本上被排除在外面。中央投资如此,地方配套投资当然也会重点照顾国企。舆论因此担忧,这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其实不仅是享受投资红利,在产业准入和融资等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国企一直以来也享受着私企和民企无法望其项背的优惠和政策保护。
如今广州的调查居然显示“国企减薪排第一”,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深入,实在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国企也扛不住开始大量减薪了,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其实是在提醒决策者:危机仍在进一步深入,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垄断经营来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毕竟有限且难以长期维持下去,把国企当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也隐藏着相当的风险。(本报评论员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