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食指 相信未来
——回应《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南京》(10月25日柒周刊25版)
食指第一次来南京时21岁,这次来南京61岁。很感谢,也很感动快报给予食指的礼遇。我是一位老知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食指的《相信未来》曾经让许许多多内心感到迷惘的人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而他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则是一枚催泪弹,让我们感到情感的珍贵和人性的力量。看快报对食指的专访,仿佛昔日重来。我们老了,但是我们曾经年轻过。快报在新闻监督上做得既快又硬;但是快报又有它温情、柔软的一面。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但是快报却让相对柔软的诗歌占据了版面的“中心”。所以在向食指致敬的同时,我也要向快报表达我的感谢。
(南京 吴志宏)
“钓鱼执法”得不偿失
——回应《钓鱼执法,还有多少黑幕等待揭开》(10月25日柒周刊08版)
执法设套,引诱违法,加之欺诈胁迫,“钓鱼”到底是为了更好地行政执法还是利益使然?明眼人一望即知。采用不正当调查取证手段的“钓鱼”,严重削弱了执法公信力,导致人情冷漠和信任危机。所以整治非法经营行为维护交通运营市场,切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推动执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连云港 于大伟)
杜绝有偿家教需动大手术
——回应《山东向左浙江向右,江苏向哪?》(10月25日柒周刊10版)
有偿家教极大地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但无论是如山东般严令禁止,还是如浙江般有条件地放开,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是治标不治本的小手术,它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有偿家教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根除家教这个社会毒瘤,必须施以大手术,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说的那样,必须改变目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升学选拔体系,以及全面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金坛 程建华)
“被艾滋”背后的“真问题”
——回应《闫德利事件:虚拟世界让谁感染了“艾滋”》(10月25日柒周刊06~07版)
闫德利“被艾滋”对当事人是个悲剧,但也暴露了社会层面上的一些“真问题”。其一,社会应正确、科学对待“艾滋病”;让“社会歧视”远离艾滋病。同时,作为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也应该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不去伤害社会上的其他人。其二,网络不要成为“散布谣言,混淆视听”的“推手”。我们希望利用法律手段对网上“虚假爆料”这一“顽疾”进行有效治理,还网络一个健康、和谐的空间。
(无锡 梁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