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2℃ 寒潮后天到南京
· 雷人!有病人预约挂号 只为“试试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2℃ 寒潮后天到南京
比往年提前到,将有偏北大风和霜冻
  

  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发布寒潮预报,受两股冷空气连续影响,11月2-3日,全省淮北地区将出现0℃左右的低温,而南京最低气温只有2-3℃,沿江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区有霜冻。

  今天 多云转阴有阵雨,夜里转东北风5级阵风6-7级 ,17~24℃左右

  明天 阴转多云,12~21℃

  后天 多云到晴,2~14℃

  南京三日天气

  昨天,黑龙江大幅降温。在哈尔滨一小区内,一位老人为小孩戴上手套        新华社发

  寒潮预报:降温达10℃

  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受北方两股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苏将出现寒潮天气过程,伴有阵雨、大风和明显的降温。预计31日江苏省有阵雨,淮北地区10~20毫米,其它地区3~10毫米。31日夜里~11月2日白天全省自北向南将出现偏北大风:陆上5~6级,阵风8级,江湖河面7级,阵风8~9级,近海海面8~9级,阵风10级。冷空气影响后全省天气转晴,气温将普遍下降9~11℃,11月2日~3日的最低温度:淮北地区0℃左右,其它地区1~4℃,沿江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冷空气从31日开始影响南京、1-2日白天将出现偏北大风,陆地上5级,阵风7-8级,江湖河面上6级阵风8级,冷空气影响开始后天气转晴,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温幅度达到10℃,2-3日的最低气温:2-3℃,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空气质量将有好转

  前天晚上到昨天早晨,南京终于出现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小雨天气,但点点小雨似乎不能驱散持续甚久的脏空气。昨天早晨,南京又出现了轻雾天气,最低能见度只有2公里左右,到了中午,气温甚至有了点反弹,达到了26.1℃,感觉到一点点闷。

  气象专家说,这次降雨,南京地区观测站只有0.2毫米,主城区雨相对较大一些。脏空气持久,造成空气中灰尘颗粒多,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从目前情况看,今天早晨仍然有雾的可能,雾霾天气真正终结可能要到寒潮来临,因为寒潮来临时,南京地区会有大风天气,而且冷气团控制南京时,基本以下沉气流为主,灰霾不容易升空,所以11月上旬,天气转晴变冷时,空气质量也应该有很大的好转。

  昨日,南京空气质量仍为轻微污染,污染指数为134,超标污染物全是可吸入颗粒物,这已是本月第15个连续污染天。南京环境监测中心预测,今天南京上空的污染物将逐渐散去,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将有所下降。

  这次要防“暗霜”

  气象专家说,除了防寒外,还要防风以及防暗霜。建议及时对大型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采取加固措施,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对于爱种花草的市民,也要注意对植物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

  霜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天气现象,很多人印象里,霜就是在植物表面结成的白白一层物质,由于今年气温偏高,虽然早已进入霜降节气,但始终没有看见过霜的影子。气象专家说,普通的霜,一般叫白霜,也就是说气温在5℃以下时发生,一般没有什么危害,而霜冻是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受到的一种冻害,有时虽然没看到霜,庄稼却耷拉着,这种看不见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暗霜”。“暗霜”同样会危害花草,因此寒潮到来时最好将怕冷的植物移到室内。

  寒潮过后,气温立马回升

  气象专家说,冷空气袭来的前后两三天里,气温会骤然下降,加上这两天南京天气较热,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难以适应,如果不及时添衣服保暖,特别容易受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给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将会驱散城市的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

  魏建苏告诉记者,寒潮影响一般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寒潮来临之前,气温反而有所上升,昨天南京气温就感觉有点闷热。寒潮影响后,气温迅速降低,到3日早晨,达到一个谷底。寒潮离开后,气温则回升。秋天寒潮就是如此脾气,来去匆匆,到了3日白天中午,气温就会回升,之后,气温可能就会恢复到昨天这样的水平。所以说,寒潮暂时还不能将南京推入冬天。

  今年寒潮偏早但属正常

  这个寒潮是今秋影响江苏的第一个。根据资料分析,江苏寒潮过程主要出现在11月和次年3月,按照最新寒潮标准,历史上降温幅度最大的寒潮过程出现在1978年10月28日~31日,大部分站点最低气温降温达15~17℃。让南京市民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3月11日的那次寒潮,那一天南京气温从25.2℃暴跌到5℃,24小时南京降温达20℃,甚至还下起了大雪,堪称百年罕见。南京平均全年有3.2次寒潮,最多的是1978至1979年,有8次,最少的是1958年至1959年,为零次,最早的是1972年的10月20日,1981年的10月21日,寒潮最迟到4月份还会发生,为1980年的4月22日,其中十月份寒潮的平均次数为0.2次,11月份为0.6次。所以说,今年寒潮来得偏早但属正常。

  降温了,注意防流感

  专家说,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的时间会更长。同时,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及时地清除出去。科学家经实验证实,在湿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为了远离感冒,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甲型H1N1流感,建议大家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根据气温变化添加衣物。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锻炼,多喝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遮挡,要勤洗手;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快报记者 刘峻 安莹

  昨天,河北沧州一名市民身着冬装,顶着大风出行。

  新华社发

  ■气象小常识

  寒潮、寒流、冷空气不是一回事

  寒潮、寒流以及冷空气是人们经常看到的气象语言,许多人会将它们弄混。

  专家说,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八个国家气象新标准,冷空气是指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其划分原则是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的幅度以及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冷空气等级共分5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属于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

  寒流则是指海洋里的海水从高纬度海区向低纬度海区的大规模流动现象,是属于洋流(海水)流动的范畴。寒流虽然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寒流到底不是寒潮。当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人们会有一股股寒流入侵肌肤的感觉,大家通常把寒潮误称为寒流,其实是习惯性的语言错误。

  快报记者 刘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