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强拆大楼换不来规划的严肃性
· 实现同工同酬难在界定“同工”
· 水价改革必须跳出市场化迷思
· 让我们看一次成功的“降价听证”吧
· 品味“贪官落马,百姓过年”
· 借钓鱼执法漂白非法营运
· “建保障房与官帽挂钩”不能再等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建保障房与官帽挂钩”不能再等了
  ■今日视点

  保障房按计划足量建成有多难?那真是相当难。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份权威报告披露,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报告因此担心,一些地方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秀诗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提醒各地:要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把困难人群的住房难题时刻放在心上。

  (10月28日《新华网》)

  保障房建设计划难以完成,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大半年过去了,总投资只完成了1/4不到,这样的结果还是令人心惊——这足以证明,在很多地方,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不仅没有加大,反而大大减小了。人大常委会这份报告出来之后,想必很多地方又会找到很多借口,比如资金筹措困难、土地不够用等等。保障房足量建设,莫非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显然不是。可以说,责任归属的不明确,必然带来保障房建设的缩水。要想各地保障房按计划完成,除了强化行政问责,别无他途。

  一个最简单的疑问是:如果不能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各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会不会被问责?现在的答案显然是“不会”,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什么时候有官员因为完不成保障房建设任务被摘掉乌纱帽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在严重偏软的责任追究之下,“带不来政绩”的保障房只能成为牺牲品。这实在是一个怪圈——我们似乎只能呼吁地方政府加强保障房建设力度,但呼吁无果,却也就没什么办法,于是,保障房建设任务就年复一年地缩水。

  很多人早就提出,应该将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地方上的政绩考核挂钩。现在看来,我甚至觉得,保障房在政绩考核里面占的比例,应该比“GDP增长率”更高才是,非如此,不足以让长期积弱的保障房建设“硬”起来。在以前,保障房建设计划缩水,往往都是学术机构作出的研究结果,政府看看也就罢了,如今这份报告则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披露的,相信它对“保障房建设与政绩考核挂钩”是一种巨大的推力。果真如此,随着一批建设保障房不尽责官员的被问责,“保障房投资前8个月完成不到1/4”之类的怪事,恐怕将会就此绝迹。

  (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