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91名新教师“被捐款”数万换编制
· 36.53亿被
少征挪用截留
· 三轮车夫被城管带走后身亡
· 纳税人钱只补贴机关子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专科生捐5万,本科生捐3万,不交钱就开除
191名新教师“被捐款”数万换编制
  “捐资助教”票据(视频截图)

  前不久,河北省威县就给了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一个机会,公开招聘,层层考试,500多名高校毕业生择优录用了191名,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可是让这191名选拔胜出者没有想到的是,10月中旬,就在他们刚刚上班没多久就被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本科毕业生捐3万,名目是“捐资助教”。

  事件

  82名新老师捐了款

  10月19日上午,正当记者在威县采访,有教师反映,一些已经在银行交了款的教师,正在威县教育局用银行的存单换领教育局开具的收据,记者随即赶到那里。

  当记者询问交的是什么钱,河北省威县教育局财务股工作人员韩能文称,是捐资助教款。记者又问钱是不是自愿交的,韩能文回答:“应该是。”

  记者从这些交款单上看到,捐款的收款单位是威县教育局教育集中支付中心,经现场清点,共有交款单82张,也就是说截止到10月19日上午,至少有82人捐了款。

  据这名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82名捐款者全都是今年通过考试被录用的年轻教师。记者发现,虽然这些教师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捐款数额却高得惊人,不是5万元就是3万元,因专科、本科而不同。

  而对于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韩能文表示,是上面领导定的,教育局叫收就收了。

  调查

  教育局称捐款是自愿的

  既然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用,那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何还要捐出数万元呢?在威县教育局,记者采访了张宏局长,张局长承认,在这次募捐之前,局里确曾进行过动员和号召。局里在教师节大会的时候,跟一些校长说了一下,说可以自愿捐助教育,学校可以宣传宣传、动员动员,但是不要硬性规定。

  张局长表示,这次捐资助教的活动,只在这次招录的老师中开展,本着自愿的原则,愿捐就捐,不愿捐就拉倒。他一再强调,教育局只是进行过宣传和动员,捐款则完全是老师们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县上也没有明文规定,教育局也没有明文规定,我们光是把捐款的账户给他们,自愿捐。”

  而对于“专科五万块,本科三万块”这个标准,张局长称,并没有硬性规定,“都是说三万也可以,五万也行,多多益善。”

  为证实自己的说法,张局长还带着记者跑了两所学校,找到几名新录用的老师,让他们接受记者的采访。

  河北省威县牛寨小学教师陈永夫捐了5万元,照他的说法,自己捐款纯属自愿。

  记者:这次捐款活动是哪个机构发起的,是学校发起的,还是县里面发起的?

  陈永夫:这个不知道,都是自愿交的。

  记者:自己突然想起来了?

  陈永夫:对,对,对。

  而河北省威县枣园中学教师魏艳华则将捐款的原因归结为赶上了好时候,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的自豪感,促使她做出了捐出5万元巨款的举动。

  记者:为什么会想起来这样捐款呢?

  魏艳华:赶上机会了。

  记者:赶什么机会?

  魏艳华:招聘嘛。感到成为真正的老师,自豪。

  质疑

  几年工资不吃不喝全交了

  那么,这些老师们又是如何筹措这笔钱的呢?在征得对方同意后,记者来到了陈永夫老师的家里。

  陈永夫是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上大专的几年里就花去了不少钱,2004年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他一直在一家私立学校临时代课,加上妻子务农的收入,全家年收入也就一万多元,而这次陈永夫一捐就是5万元。

  记者:这个钱(捐款)怎么筹的呢?

  陈永夫:都是这几年攒的,在私立学校干了几年。

  记者:工资多少?

  陈永夫:就是千把块钱。

  记者:那你这5万块钱相当于把你这几年,不吃不喝的工资全交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威县是个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万元对于一个当地的普通家庭来讲,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些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还没有领到工资的年轻教师,要拿出3万或5万元的捐款,压力可想而知。

  真相

  不捐款的就开除

  那么,这些教师究竟是怎样自发自愿地捐出了3万元和5万元捐款的呢?在威县采访期间,一名刚刚交完捐款的教师告诉记者:“10月13日星期二的时候,校区校长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就说每人交5万块钱,然后就立马入正式编制,不交的就开除,就不能再教书了。”

  这名知情人表示,校长讲的这些话是他在现场听到的,是校长亲自讲的,校长还让教师们不要对外面说这事,谁要是上访,去投诉,也要开除。

  这名教师对记者说,捐资助教本来是件高尚的事情,但是现在的这种做法,既违背了老师们的意愿,也玷污了捐资助教的纯洁性。

  记者问:“你自己也认为不合理,为什么还去交呢?”

  这名知情人回答:“没办法,你不交就没有这个工作了,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太大,有这个机会就考了,既然考上了就想珍惜这份工作,毕竟还比较稳定。”

  就这样,从10月14日开始,短短几天的时间,80多名老师交上了捐款,几百万元装进了威县教育局的钱袋子。

  而对这笔钱有什么安排,怎么用?张局长表示,目前还没有安排计划,将来这些捐款怎么办,还得开会研究。

  进展

  县委县政府:退回捐款

  记者采访以后,河北威县县委和县政府给央视《焦点访谈》发来信函说:“在新招录教师中开展自愿捐资助教活动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决定予以彻底纠正,退回已捐资金。”钱虽然拿回来了,但是心还不踏实,因为不交钱走人,向上级告状也走人,实在是让这些新教师们担心,辛辛苦苦考来的工作会不会因此而丢掉。据央视《焦点访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