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马九器专栏】
在看《加勒比海盗》时,很多人的荷尔蒙都喷涌了,因为那在加勒比,因为他们实在是英勇传奇,因为那是电影;在看日本、俄罗斯、欧洲的很多货船被索马里海盗劫持时,很多人的荷尔蒙又喷涌了,因为那不关中国的事;如今,中国一艘叫“德新海”号的货轮被海盗劫持了,竟然还是有很多人的荷尔蒙喷涌了。在网上的各种声音中,主流的竟然是“武力解决”、“掏赎金太伤国家面子啦”……船上的数十条生命似乎成了配角,为生命祈福、为生命忧虑的声音,几乎微若蚊吟。
如果说网络带有更加真实的一面,那么这种真实令人心寒。在信息传播空前发达的时代,开放社会的荷尔蒙亢奋是一种必然。只是,这种荷尔蒙的挑起与高涨,必须带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其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比如在鲁迅那个时代,当中国人被侵略者抓住杀头,旁观的大部分国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欢呼,这种“麻木不仁”的规则,是那个时代之所以悲哀的根源之一;比如杨佳杀死多名警察,比如曾有一地发生某官员全家被抢劫歹徒灭门的惨案,可观察舆论,却发现为凶犯叫好喝彩者、为暴行鼓掌致敬者,竟大有人在,它也分明体现出很多人内心的扭曲:正义、生命价值早已模糊或被嗤之以鼻,而江湖规则、游侠意识却至高无上。可以说,对生命价值的任何鄙夷,都可能是一个社会淡漠生命的毒瘤。
还是以“德新海”号被劫为例,数十名同胞深陷异国虎口,命悬一线,按照生命至上的准则,主流的声音当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哪怕国家为此“蒙羞”,哪怕一些国人为此不悦,哪怕船东为此蒙受巨额损失。如果是这样,我想,哪怕任何一个普通国人在海外旅游遭遇不测,任何一位病人身无分文却危在旦夕,任何一位矿工突遭矿难生死未卜时,一定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伸出援手,不因你的身份、年龄、地位、财富、职业的差别,而只为生命。
如果说付出巨额赎金换取中国船员的回归,是一道“国体颜面”或“妥协”的选择题,我愿意选择后者,因为那种妥协不是向海盗妥协,而是向生命妥协,向生命妥协其实就是向生命致敬!假如有一天“德新海”号轮船顺利回国,当那些船员踏上国土时,请不要责备他们为我们和国家添乱,毕竟,一个爱自己同胞的民族、一个爱自己国民的国家,才可能永远保护每一个人。
(作者系《华商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