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钳工薛金良12年打磨成全国状元
· 热血铸爱心 她12年献血5万毫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钳工薛金良12年打磨成全国状元
  钳工,是指熟练掌握锉、锯、钻孔、铰孔、削、錾等技术,进行模具制造、机械装配、设备维修的工种。一个训练有素的钳工,对间隙的感知,至少是按1/3头发丝的“宽度”进行的。

  这还不算绝技,制造模具的钳工,技术更加精湛。他们制造的样板模具,与图纸相比,超差不过0.001毫米。在刚刚结束的由山西省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上,来自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的模具钳工薛金良取得第一名。此次比赛中,他做出的参赛作品,按考试标准制作,间隙为0.03毫米——普通人一根头发丝的1/3。

  10月10日,记者赴永济电机厂采访了薛金良,见识了这位从业12年,将自己打磨成全国状元的31岁年轻人。

  第一件作品

  一个铁榔头3天才做成

  “那还能叫活儿吗!”这是薛金良爱说的一句口头禅。在模具分厂模修班车间,薛金良站在一组1米见方的模具前,正用塞尺片检测模具间隙。塞尺片的厚度,正是0.03毫米。而这组模具的咬合面也十分紧密,发丝根本塞不进去。“能塞进一根头发,那还能叫活儿吗?”

  薛金良,中等个儿,不足60公斤,精瘦。1994年,薛金良进入北车集团内部技校学习,专业为机械钳工。此前,他根本没有关于钳工的任何概念,以为钳工就是手拿钳子干活,做出弹弓之类的东西。上技校后才明白,钳工干的都是些机器干不来,必须靠人手工完成的精细活儿。

  技校的课程,两周理论,两周实践。刚刚认全基本工具,学生们就被带到车间,练习锉、锯等基本功。半年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铁榔头,这也是学生们的第一件作品。

  要求的工序步骤是这样的:从大件毛坯上下料,用锉刀按图纸把它的6个面锉平,再制成榔头形状,材料中间还要钻一个椭圆形的孔,能放入木柄。

  啥工具在手上,都不听使唤!首先,将锯条安在锯弓上开始锯。那时,手上没功夫,锯条拉出去不走直线,左摇右摆,耗了一上午,才锯下一块巴掌大、手腕粗的铁疙瘩来。

  接下来,将这块铁疙瘩锯掉一个角,再锯出尖。一个铁榔头,薛金良整整做了3天才完成。与同学们做出来的比一比,并不突出。这时候薛金良才认识到,必须练好基本功。

  薛金良能吃苦,爱钻研,双手灵巧。上技校的3年里,他日日夜夜与几十种工具打交道,穿梭在冰冷的材料间,对各种工具的应用从渐渐熟悉到得心应手。薛金良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其中尤以锯的功夫最好。锯条过处,锯缝贴着划线笔直行进。

  第一个偶像

  暗发誓也要拿大奖

  1997年,毕业考试来临。80多名同学,只有薛金良一人考中五级工,同学们都是四级工。毕业作品是做3个T形相配,呈现出的作品,咬合要紧密,两者间隙为0.05毫米。

  全国顶尖高手大赛的间隙标准为0.03毫米,却让一个技校生的毕业作品达到0.05毫米,是不是太苛刻了?

  面对疑问,薛金良解释:0.02毫米的差距,是真正意义上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足够一个初入行者磨炼十几年方能超越!“现在想起那些毕业作品,太小儿科了!”

  一边给记者讲解毫米、丝米、忽米、微米,薛金良一边轻抚一块刚加工好的硅钢片模具,随后转头吩咐:“这个还得再修,毛刺超标了。”他所说的标准,是指这种冷冲模具经过机加工后,上面的毛刺高度不能超过0.03毫米。

  “天啊,你居然能摸出来!”记者再次惊叹,薛金良腼腆地笑笑,“模具精度高些,使用寿命会成倍延长。”

  技校毕业后,薛金良进入永济电机厂工作,第一个岗位是维修钳工。第一个师傅姓万,在师傅的指点下,薛金良干的活像模像样。半年后,他必须出徒开始单干,只有遇到难题时,师傅才过来帮忙。

  困扰薛金良许久的技术难题,就是师傅一句话解决的。锯一块面板,对平整度的要求非常高,如何快速消灭存在的高点,是难题。师傅指点他将红丹粉刷在平板上,拿工具在上面蹭一下,高点立现,接着加工即可。

  维修钳工,干活必须细心。五年间,薛金良被磨炼得一丝不苟。有一次,厂里一台摇臂钻床坏了。拆开一看,润滑泵主轴上的转子坏了,供不上油。薛金良与两位同事换了零件,重新安装好,用了3个小时。试试,还是无法供油。他急得满头大汗找原因,终于发现,原来是一个名叫“键”的零件没装回原位。这个低级错误,让3人又花了3小时重拆重装。自那以后,薛金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随身带一个小盒,所有拆卸的工具整齐放入,彻底改了随手乱放的坏毛病。

  在薛金良眼里,师傅张峰杰就是他的第一个偶像。张峰杰也是2003年第一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的状元,当年,薛金良被调至模具钳工岗位。张峰杰载誉归来后,永济电机厂对他进行了奖励。望着领奖台上的师傅,薛金良在台下暗暗发誓:一定要像师傅一样拿大奖!

  第一次大赛

  小失误让他前功尽弃

  在张峰杰的带领下,薛金良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两次摘得厂内技术大赛的冠军。到2005年时,薛金良已经能独立完成超差不过0.001毫米的样板模具,与图纸要求的一模一样,几近完美。

  不久,薛金良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超级钳工》大赛。里面的决赛项目极具观赏性,但是对精度的要求却极为平常。

  比赛项目中有个配钥匙环节,要求选手不能碰钥匙,只能边看边用锉刀锯,配出的钥匙,要打开同一把锁。节目还没看完,薛金良就干开了。“它考的就是对距离远近与深浅的把握,只要精度超差不超过0.2毫米,就能打开锁。”这样的标准,对薛金良来说可真是太简单了。

  2005年,薛金良代表永济电机厂参加了北车集团青工技能大赛。为了赛出最佳状态,他让新婚妻子独自参加厂里的集体婚礼旅行团,自己留在车间里打磨技术。

  然而,这一次他失误了。为了便于操作,他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要求,在不允许动锯子的地方,来了一下。这一锯,让他被扣掉20分,排名第十一。这次失败让他明白,在任何比赛中,都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经过一年的准备,技术日臻成熟的薛金良在2006年的全国大赛中获得第三名。高手过招,会让彼此提高得很快。此后,薛金良在不断的比赛中,吸取经验教训,技术也不断提高。

  第一顶桂冠

  大比赛考的就是基本功

  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大赛,每省只能选派4名选手。今年7月,在山西选拔赛中,薛金良夺得第一名。接下来,排名前六位的选手参加集训,备战全国大赛。

  全国大赛的考题已在网上公布。要求选手按照图纸,做出6个零件,然后再组装,将它交给评委打分。之后,由评委亲自拆分,按组装二重组。两次组装,均要求间隙不大于0.03毫米。若不按要求操作,尺寸虽然可能满足组装一的得分标准,但在组装二中,零件就可能装不上,或者尺寸大了。“全国大赛提前公布考题,一方面是让大家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要考选手的基本功。平日功夫没下到,现在努力也没用!”

  集训的日子里,薛金良与三位战友一道,天天做一套组装件。考试前,每个人都做出30多套零件组装。

  大赛前三天,所有参赛选手的工具全部装箱,选手远离考区。这三天,是薛金良集训以来最轻松的日子。

  9月17日清晨7点钟,大赛实践部分开考,规定考试时间为6个小时,来自全国27个省的82名选手参赛。每个工作台前堆着一大块毛坯料,用它们做出6个零件后,再行组装。考试题基本不变,只有部分零件的尺寸略有变化。“这次考试,看得人能睡着!82名参赛选手站在机器旁,地下堆着一堆工具,个个都在埋头‘搓板板’‘钻窟窿’。”

  要完成这6个零件的制造,工具非常重要,薛金良共使用了58件工具。仅锉刀一项,就近20把。当天的考试中,他做得又快又好,提前10分钟交上作品,最后得分为69.25分。

  很快,他得知,加上自己理论考试的得分,他排名第一,获得了此次大赛的冠军。另外两名山西选手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山西在此次大赛中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据《山西晚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