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钳工薛金良12年打磨成全国状元
· 热血铸爱心 她12年献血5万毫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热血铸爱心 她12年献血5万毫升
  从下岗女工到街道办事员,再从退休阿姨到献血志愿者……角色在不断变换,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无偿献血的执著。

  她叫乐宝菊,今年56岁,12年里累计献血量已近5万毫升,相当于10个正常人身体所含的血液量,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无偿献血女状元。

  坚持12年无偿献血

  乐宝菊是上海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一户普通家庭的主妇。2000年她从纺织厂下岗,街道安排她当了一名办事员,多年的基层工作,使得她养成了开朗、乐于助人的性格。

  她的丈夫也是下岗工人,因为视网膜破裂脱落,落下了视力残疾;儿子也患有轻度残疾,女儿还在读书,乐宝菊一边要帮儿子和丈夫做康复、供女儿读书,一边还要继续她的献血“事业”。起初,为了怕丈夫担心,乐宝菊从来不把无偿献血的事情挂在嘴边。每次献血回家,她依旧操持家里一切。直到去年,丈夫才刚刚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默默地无偿献血多年。尽管生活不算宽裕,乐宝菊还是一再告诫自己:“党和国家对我们家已经很照顾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苛求什么呢?”乐宝菊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12年来无偿献血近5万毫升,她没有拿过一分钱。

  有的好心人看到乐宝菊家境困难,就劝她既然献血不如卖血,这样还可以多一份收入,一举两得。但乐宝菊从来都没这样做过。

  乐宝菊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不能理解,说她傻,但她自有一套说法:“平日里街道、居委会,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对我们家都很照顾,所以我必须尽自己所能来感恩和回报社会。”就连属于献血补助范围内的街道慰问金,乐宝菊也不要,她说,既然是无偿,就要无偿到底。因此,有人称她为献血英雄、献血模范,对此,她却连连摆手说愧不敢当。

  乐宝菊不仅自己献血,还鼓励家人一起献血。女儿从小耳濡目染,18岁那年,就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乐宝菊的侄女是回沪知青子女,长期生活在姑姑家,最终也被她所感动而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

  动力来自邂逅献血明星

  乐宝菊珍藏着一本封面上印有毛主席像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证书。1976年6月17日,乐宝菊响应单位号召,生平第一次无偿献血。20岁刚出头,一抽就是400毫升。当时单位发了一张手表券,乐宝菊买了一只宝石花手表,开心得不得了,如今手表早已坏掉,只有这一纸证书,成了永远的回忆,并不时鼓励着她。

  说起乐宝菊真正走上无偿献血事业的道路,也和这第一次献血有关。

  那是1997年,乐宝菊和朋友逛街时,看到在静安公园门前停着一辆爱心献血车,于是,她踏上了献血车。爱心献血车上的医生向她介绍了献血的种种好处,鼓励她参与为无偿献血者们组织的活动。以后,乐宝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一次无偿献血者的联欢活动,认识了许多长年无偿献血的朋友,获知了许多无偿献血者的感人故事。乐宝菊被感动了,她决定加入到这个光荣的队伍中来。

  帮助她转变观念的,还有两个人,一是她的儿子,另一个是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奉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跃江。2003年,时值无偿献血条例颁布5周年,儿子在报纸上看到,为了鼓励和宣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者献血1000毫升可以领取纪念奖牌,他赶紧告诉了妈妈。直到这时乐宝菊才知道,儿子瞒着自己也在献血。当天在东方明珠塔下,母子二人一起领受了奖牌。而在台下,乐宝菊亲眼目睹了“献血明星”沈跃江上台领奖,还聆听了老沈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乐宝菊在会场找到了沈跃江,对他说:“你拿到那么多的荣誉,我要向你学习,你能帮助我吗?”沈跃江当即就把电话留给了她,并与她约定:“我们经常联系,我会把献血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一一告诉你的。”从此,沈跃江默默奉献的精神和不求回报的风格,不断地影响着乐宝菊。

  如今,当年被称为申城献血状元的沈跃江,很欣慰地说:“她的献血量已经超过了我,我为她感到高兴。”

  献出热血铸就辉煌成绩

  这两年上海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类无偿献血颁奖活动,乐宝菊都名列其中,先后2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2次获得上海无偿献血白玉兰奖,今年还获得了一项个人的最高荣誉——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

  国庆前夕,就在记者前去采访她的前一天,她还忙着去市血液中心采集成分血,这已经是今年第9趟了。56岁的乐阿姨说:“献一次少一次,不能浪费辰光啊。”乐阿姨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成分血28天一个周期,我算好了,今年可以献满13次。”

  第二天清晨7时多,她又忙着赶到位于中山公园的长宁区爱心献血屋帮忙。下午1时记者碰到她时,她还在和护士们啃着汉堡包当午餐。其实,今年4月生日那天,乐宝菊已经超过了无偿献血年龄,但她还是写下了一份保证,献上了自己的爱心,她说:“至少可以证明我的血是安全的、身体是健康的。”只要身体允许,她要一直把无偿献血继续下去。

  乐宝菊说,她最怕的就是生病感冒,今年8月,她的身体有些不舒服,她赶紧多喝水多休息,但是不能吃药。她笑着说:“好在我身体好,扛过去了,否则13次的目标就要泡汤了呀。”

  眼前的乐宝菊烫着刘海,架着一副框架眼镜,温文尔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她笑着说:“哪里哪里,献血促进新陈代谢,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就不显老吧。”刚献完血,左手臂弯处的一个鲜红小点清晰可见,乐宝菊托了托镜架,带着记者数起臂弯上的针孔来,“一个,两个……你看,白色的小点都是。”密集之处,已经形成了一个马蜂窝状。为了保护静脉,不影响正常献血,每年体检验血时,乐宝菊都会让医生抽手背靠近大拇指根部的静脉,“那里表皮嫩一些,比臂弯处的静脉疼多了。”

  乐宝菊说,那些疤痕会消失,但是收藏着的30多份献血志愿者证书,还有一堆奖状奖牌,可以让她幸福地回味一辈子。

  当上志愿者号召献血

  从1997年开始,乐宝菊就开始长期坚持献血,不是在中山公园门口就是在徐家汇六百门口的献血车上。她以前有个习惯,那就是挑选特别的日子献血,例如生日、春节、元旦、中秋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等,以留作纪念。证书上敲着无数个献血印章,每个印章都记录着一次爱心奉献,“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护士特意为她敲的印章。

  2003年2月,乐宝菊听说上海市成分血紧缺,就主动要求加入献成分血(捐献血小板)的队伍。献成分血和献全血不同,每献一次成分血,必须从人体中抽出3000-4000毫升的血液,对血液进行分离,然后再返回到人体中,献一袋成分血就相当于5个人每人献血200毫升。这对于50岁的乐宝菊而言,是一种挑战,每次献完成分血,乐宝菊都像是动了一次手术,但每次“手术”后,乐宝菊都是又激动又高兴:“我的成分血能帮上那些白血病孩子了。”

  2003年中山公园爱心献血屋成立后,一位朋友建议她说:“你不要这里开一朵,那里开一朵,找好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做点事情。”于是,已经退休的她主动来到献血屋,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多年下来,成了一名资深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不管刮风下雨,她都会到献血屋准时报到,每年都要招募一百多位热心人,其中有在校大学生、外来务工者、医生护士,有亲朋好友、情侣、双胞胎,有的甚至和她成了亲密无间的忘年交朋友。乐宝菊说,献血不能光凭热情和勇气,更要有科学的方法。她的健康身体和饱满精神,为对献血抱有疑虑的人们给出了正确答案。

  对于那些热心人,乐宝菊总是悉心呵护,生日打个电话,有空出来聚个餐,街道组织活动就叫上大家一起去,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献血者,乐阿姨很明白,爱心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一句赞扬,一张证书,一块奖牌,就能让施爱者得到满足。

  乐宝菊屡次骄傲地提起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梁伟龙,去年将他招募进志愿者行列后,小梁就开始了献成分血,至今献血量已累计1万多毫升。而且小梁还发动同学朋友一起来捐献,并激动地向大家表示,无论将来毕业后去哪里工作,他都会将爱心献血的精神带到那里。

  “12年只是一个开始,我会将无偿献血作为一生的事业。”乐宝菊说,现在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正是热血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希望,“因为有希望,所以,选定的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据《新民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