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以及“未来古代粮食文化展览会”两个展览会上有幸目睹3000多枚粮油票证组成的“中国粮油票证展”,这些票证见证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粮油史。另外,“未来古代粮食文化展览会”则为市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文化课,让普通百姓更好地了解了古人们吃饭、加工、运输谷物的工具。
3000枚粮油票见证60年的粮油史
在琳琅满目的参展产品中间,湖北省宜昌市粮食局承办的“中国粮油票证展”成为整个会场的焦点。局长刘克兢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了3000多枚不同历史时期的粮油票证见证了新中国60年的粮油史。据刘克兢介绍,他收藏的粮油票证在类别上,包括田赋粮票、购物券、人民公社粮票、军票、侨汇物资供应券、民国粮食库券等十多个大类。这次“中国粮油票证展”是历届展览会中品种最多、资料最全的一次。粮油票证的展示引起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关注粮食生产。
刘克兢告诉记者,解放初期计划经济时代,各省、各市以及县乡都能自行发行粮票,因此粮票的门类十分繁多,可以大致分为粗粮和细粮,其他的购买品种还包括面粉、玉米、豆子以及油。记者在展示品中看到,一些地方甚至还专门为“七周岁以下的儿童”也发行了专用的粮票。另外也有专门针对特殊人群发行的粮票,刘克兢告诉记者,这样的粮票因为发行量极少,因此“身价”都很昂贵。
最早的石磨已经8000岁了
“未来古代粮食文化展览会”上的粮食文物展吸引了众多市民,一系列出台文物展现了古代人在吃饭方面要用的各种器具。展览会上打头阵的是一个石磨盘和石磨棒。“未来古代粮食文化展览”的负责人李经谋告诉记者,这个石磨盘和石磨棒是8000年前的祖先们使用的,为中国最早的谷物加工器,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器物。这套文物的出土将农耕文化往前推了整整2000年时间。李经谋说,中国最早的石磨盘到如今人们熟知的圆磨,两者之间整整相隔5000年时间。
一只兽耳陶排在展柜里很不起眼,但旁边的标识却让人大吃一惊,它已有3500岁了,这是商代人用来给粮食称重的器具。另外,展会上出现的宋代一种量粮食的石权,四面刻着“公平交易”的字样,代表当时的国家标准,是政府统一制作的度量衡标准器。讲解人员表示,现在所说的“权利”、“公权力”等词语就是从这些石权中发展而来的。
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