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听!楼市发出了“降温”警示
· 水电气缴费纳入征信范围不对头
· 水电费与信用有多大关联?
· “提高收费救中医”是危险的药方
· 低收费为何没成中医发展优势?
· 整治交通违法要走出“罚款思维”
· “管不了央企”是怎样的尴尬?
· 无独立调查,就无“金牌内定”真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听!楼市发出了“降温”警示
  ■新华时评

  近期,国内多个重点城市住宅成交量明显下挫,楼市传统旺季中的“金九银十”并未应验。这一异常情况,无论对一味沉浸在价格高歌猛进中的房地产企业,还是对处于企稳回升中的中国经济,都是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现象。

  诚然,这一现象与此前数月住房刚性需求已经大量释放有关,但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本来就处于高位的房价经过连续大幅飙升,不少城市的房价甚至远远超过2007年高峰期的水平。

  与部分房地产商“将涨价进行到底”“圈地”风再起等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第3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结果显示,65.2%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国庆期间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打算将购房时间推迟到“6个月以后”。在此情况下,秋季楼市凉意四起完全属于“意料之中的必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企稳回升”中,但房地产业却急剧升温,不仅成为不少地方财政增收的“摇钱树”,开发商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中国房地产业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可谓今年全球经济的一道“独特景观”。这种逆风飞扬,靠的究竟是什么,成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应当看到的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国内扩大内需等政策刺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此外,还有部分资金从实体行业流入楼市,客观上使房地产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池”。但是,受惠于宏观政策的房地产业摆脱资金危机之后,却“恃宠而骄”,见好就涨,不是做实主业,加大供给,缓和供求,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长计议,而是忙着圈地圈钱,谋求进一步玩转资本市场,任由行业风险加快累积。

  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房地产市场的适度调整并非坏事,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及房地产企业都要从房市的异常起落中汲取警示。无论如何,畸形冲高的房价,不仅将严重透支社会公众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也必然透支房地产业自身乃至更多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让房价回归理性、如何让楼市发展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快保障房建设构建“和谐楼市”,使房地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有机体,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新华社记者 叶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