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眼下,中医很没落。但这一现状是与收费太低有关么?有不少中医专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据《人民日报》10月15日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协第三十六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来自各地的30余名中医药专家,就中医药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不少专家认为,中医收费过低阻碍了中医发展。有专家建议,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并对收费合理定价。
专家的观点总是标新立异,让人一时跟不上。不能说,专家所言完全是无稽之谈。谷贱的确伤农,药廉自然也会影响医学的发展。由于不赚钱,一些中医院常常不能自养其身,导致人才转行,中医院“西化”。但凡事都有因果关系,专家们首先应当厘清的是:究竟是中医技术滞后影响了收费,还是收费影响了中医发展?
按照一般的市场原理,有需求,自然就有价格。商品如果没市场,老板首先想到的要么是降价促销,要么是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而不大可能是涨价。眼下,中医院低收费都难以吸引足够多的患者就诊,不敢想象,如果提高收费,到底会是救中医还是害中医。当然,严格来讲,医院是公共事业,并非完全的市场化企业,医药项目多实行政府指导价。但患者却是以市场的形式选择医疗机构的。在“看病贵”的语境下,在政府加大力度解决“看病难”的大趋势中,其实并不是中医收费太便宜了,而是西医收费太高了。
我一直认为,影响中医发展的,既有中医本身的局限因素,也有中医科研严重滞后因素。不否认中医在一些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等)的诊疗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但在许多重大疾病(例如癌症)方面,不借助西医而单靠中医独显身手,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曾说,“中医90%是糟粕”,这话当然有些偏激,但也揭示了中医的部分局限性。
如果说,何祚庥的说法只是讽刺了过去的中医水平,那么今天中医的尴尬境地则与科研技术水平的裹足不前有很大关系。在科学至上的当今社会,“望闻问切”四诊法、瓦罐煎药仍是中医诊疗的主要手段,这些手法对于一些常见病是有效的,但并不适用所有的疾病。中医在科技创新方面几乎乏善可陈,而这正是国人逐渐疏远中医的主要原因。疗效才是硬道理,中医发展遇阻,绝不是患者的偏见所致。
中医是国粹,但并不表明它能包治百病,即使它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也只能说明我们在中医创新方面存在问题。假如中医真的胜过西医,或与西医比肩,求诊的人自然会多起来,中医收费也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涨到其合理的水平。
如果不顾中医所处的客观环境,而率先从收费方面开始实施中医发展大计,无疑是一着险棋。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