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谢正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被怀疑是内奸
· 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怒斥部分将领的“恐日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怒斥部分将领的“恐日症”
  余戈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1944年的夏季,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7000余名中华男儿用鲜血攻下了滇西的松山,消灭了那支野兽般的军队,创造了抗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辉煌胜利。65年后,同为军人的余戈用最为艰苦的正面强攻的方法啃下了这场战役,他以“微观战史”的方式,详实地记录下松山战役的每一天,展现了松山战役中日双方真实攻防的全过程。

  [上期回顾]

  日军“拉孟守备队”驻扎在松山,犹如一群禽兽,无恶不作。他们用注射毒针的办法处死了修筑松山工事的一千六百多名农夫,并且在此设立慰安所,强迫当地妇女做慰安妇,用中国军人做活体解剖,等等。

  美国总统的潜台词让蒋介石不得不决定反攻滇西

  1944年4月4日,蒋介石接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电报:

  “……当激战正在缅甸西部和阿拉干(又译作若开)海岸进行时,萨尔温江(怒江流入缅甸后的名称,西方人亦泛指整个怒江)前线仍然平静无事,结果是日军得以转用第56师团的一部分来对付史迪威向孟拱河谷的突击和远程突击部队在缅甸北部的威胁。我不能想象阁下获得美国装备的Y部队不能前进以抗击实力业已空虚的日军第56师团。在我看来,阁下的第71军不再延迟立即进军占领腾冲、龙陵地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萨尔温江上与阁下对峙的只是一个装备不全的师团。阁下向西进军必然成功。”

  “为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曾经装备并训练阁下的Y部队。如果不使用他们于共同事业,我们空运装备并提供教练人员的最勤奋和最广泛的努力就没有道理了。我希望阁下立刻采取行动。”

  面对这个“最后通牒”,蒋介石有些坐不住了。他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潜台词:如果再不出动中国远征军,美国将停止运送援华物资。

  4月10日,罗斯福总统的威胁有了实质性的动作。这天,史迪威的参谋长托马斯·赫恩少将奉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的指示,告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建议将分配给中国远征军4个月份的空运分配额734吨物资,转移给美军第14航空队。”再者,已拟定计划“取消向中国航空公司贷给飞机的合同,并收回迄今已交付的飞机”。

  这无疑是对不肯开始反攻的蒋介石采取的最强硬的手段。

  蒋介石知道的,反攻滇西也已经不能再拖延了,否则不但要失去美国的一切援助,而且还将面临着政治上的孤立,甚至被西方大国抛弃。无奈之下,蒋介石立即指示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于4月14日签署了“怒江攻势命令”,电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做好反攻出击准备。

  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卫立煌让美方很满意

  蒋介石让卫立煌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史迪威表示赞同。这个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在北京担任美国武官的“中国通”,对中国所有的重要将领的历史事迹都做了记录并给出了评语,卫立煌指挥的忻口会战曾给当时担任美军观察员的他留下深刻印象。史迪威当时对卫立煌的作战能力很是信任,将其称为“常胜将军”,美国的《时代》杂志1937年11月即以这一评价对卫立煌做了隆重报道。 而在美军顾问组长多恩准将眼里,卫立煌这位中国“虎将”是老牌资历、新派作风,的确显示出不同于其他中国军队高级将领的素质,令他深感敬佩。如,卫立煌到任后不久就请求美军提供由航拍照片拼接的怒江战区地图,因为当时中国军事地图测绘精度很差,用于指挥作战经常出问题。多恩没想到一个行伍出身的中国高级将领居然了解这一先进技术,马上欣然允诺,两个星期后就把拍摄制作好的地图送了过来。另外,卫立煌还请美军顾问在远征军行动路线上严格把握制空权,要特别注意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攻击,并提出了在我反攻后美军出动轰炸机群对缅甸境内的日军机场进行预先破坏的设想,这些都令多恩深感惊奇,答应遵办。

  这一切,都奠定了滇西反攻胜利的基础。

  5月5日上午8时,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们都被紧急召集到了保山县马王屯司令长官部。

  此时卫立煌的手中正拿着一份电报,电文是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签署的怒江攻势命令:“务必在5月11日向怒江以西攻击,不得再延宕!”

  卫立煌向到会人员宣读了蒋介石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发出预令:部队5月11日渡江!至此,滇西大反攻正式开始。

  这次,将是抗战7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对占领我国土的日军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

  在座的美军顾问组长多恩准将暗自叹息道:“上帝啊,他要是早三个月下命令就好了!”因为,此时已经错失了发起反攻的最佳时期,滇西恼人的雨季已经到来,怒江水面宽度陡然间从80多米涨到了300多米,水流速度高达每秒4米以上。部队在怒江峡谷及两岸高山的瘴烟淫雨中作战,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

  卫立煌怒斥部分高级将领的“恐日症”

  5月11日,期待已久的滇西大反攻终于开始了。

  中国远征军反攻部队自东岸悄然下至深谷,来到奔腾的怒江边。午夜时分,在17名美国工兵顾问监导下,远征军工兵部队利用帆布船、竹筏和小木船,在怒江翻滚的激流中,开始渡送首批渡江部队。

  渡江进展颇为顺利,仅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溺死。

  在中、日、美三方的战史资料中,均记录有如此一笔。据当时输送部队从勐古渡口过江的第54军第198师工兵连连长董嗣勋回忆:这位士兵叫邓超,湖南人,为本师某团的中士班长,为人很好。当时,工兵连预先在江面上拉了一道钢索,邓超所在的班乘船从钢索上游渡江时,在水流推动下船行线渐渐下斜,将要从钢索下穿过,邓超担心钢索垂得太低会刮到士兵们,起身推扶了一把,不料因江水流速太快,小船快速掠过了钢缆,邓超抓着钢索吊在了江面上。此后,排长派了几个空船想把他救下来,但船一到那里就一闪而过,最终邓超因体力不支坠落江面,转瞬之间被急流卷走。已92岁高龄的董嗣勋说,这个反攻中牺牲的第一位士兵是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这一辈子经常会想起他。

  关于渡江,还有一个小插曲:

  1944年5月,渡河工程准备完毕,部队集结怒江沿岸各渡河点。正待命出发之际,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54军军长方天向交通指挥部提出了一个要求:部队渡到对岸后,如遭日军顽强抵抗,不能占领登陆场地时,工兵部队要负责把部队再接运回来。

  工兵集训处教育组副组长周鑫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部分高级将领的“恐日症”又犯了。还没有渡过江去,就先考虑怎样回来的问题了。一时上层军心浮动。据说争议很快就传到卫立煌那里,他为此愤怒地申斥各将领:“昔日韩信背水而战、项羽破釜沉舟,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正因为有此决心,才战必胜、攻必克,无坚不摧。我中国远征军养精蓄锐两年之久,又有先进装备,却在未进攻之前就想着后退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反攻安得成功?”随即传达命令,“大军渡江后,所有渡江船只返回东岸集结待命。我将邀请江东父老在岸旁守候,倒要看看有哪一位能厚着脸皮泅渡回来!”

  众将领均深为震动。

  时任第198师工兵连连长的董嗣勋说:“当时战略计划就没有退回来的考虑。我们当兵的人,作为攻击部队来讲,只有往前走,后退只有死路一条。与其跳到江里死,不如往前冲着死!”

  1944年5月11日夜,中国远征军如期渡江。日军因为兵力严重不足,没有在怒江西岸滩头设防,而把拦击阵地设在高黎贡山顶的各隘口。后来很多媒体报道远征军是“强渡怒江”,实际上应该称为“巧渡怒江”。当远征军攻击部队士兵踏上怒江西岸,没有听到枪声时,不禁长出了一口气。他们尚不知,日军第56师团的精锐部队正以邀击态势,扼守着各个山头和隘口。

  而为了应对中国远征军即将发起的攻击,日军在松山各阵地前沿地带埋设了好几天的地雷。14日这天,几匹马意外地走过了滇缅公路边大垭口慰安所前的雷区,却没有爆炸。日军深感意外,几名兵器管理士兵怀疑地雷有问题,于是找来军锹要挖开看看,谁知此时地雷突然爆炸,当场炸死芳贺正行和浅田一市两人,另一名受了重伤的坂本赖田在卫生队呻吟了一个星期后,也呜呼哀哉。战后,日军编撰的《战亡人员登记簿》上,均认定这些人属于“战死”。

  对兵力不足的拉孟守备队来说,这种大战前的非战斗减员,让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大为恼火。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