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南京65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将达1260万;2030年,长江两岸、秦淮河边的南京,将是一座崭新的超大型城市。
“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翻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你会感受到一种陌生:“一带五轴”、“一主城三副城”、“生态通风走廊”、“2133”的城际交通、“3155”城市交通体系……全新的概念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可是当了解到与这些概念相对应的具体“指标”,诸如“出门见绿”、“每个副城都有一个新街口”、“历史城区禁高”、“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3刻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时,相信每个南京人都会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欣喜。
这是南京吗?是的,就是2030年的南京;离今天20多年的2030年是未来,但是这个未来并不遥远。
“在修编过程中,我们秉持的是科学的理念和人文的精神。”具体承担此次修编组织任务的是南京市规划局,规划局副局长叶斌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这是近百年来南京第15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第8次修编制定“总规”,经过430多名技术人员历时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绘就了一幅未来20多年南京的发展蓝图。
“新南京”城市地理
两带一轴,长三角的“心脏”
“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现行规划中南京的定位。但是在最新的规划中,南京的“角色”悄悄地变了: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长三角跳动的“心脏”。
长三角这颗“心脏”有多大?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斌列举了两组预测数字:2020年,南京市总人口1060万,2030年,增长到1260万,而2008年底的南京人口为751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020年达到1050平方公里,而大家熟知的南京老城墙圈起来的面积为40多平方公里。
这么大的一个千万级人口、特大型城市会“长”成啥样?“总规”中描绘了未来南京的“相貌”: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两带: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然后在其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体系,最后形成主城、3个副城、8个新城、34个新城镇以及未来2000个以内的村庄的城市布局。南京中心城区的范围,将向南部扩大,并把仙林、江北地区纳入,包括原规划的东山、仙林、浦口新市区及雄州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以中心城为主体,连同周边新城,共同构成南京未来高度城市化地区——都市区。南京都市区范围是以新街口为中心,半径45公里,轨道交通45分钟出行覆盖的区域。按照规划设想,都市区包括了城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全部和六合区大部分以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为4388平方公里,比2001年提出的2947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多出1441平方公里,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五轴”。
市域“两带一轴”,都市区里又提了个“一带五轴”,很多人也许搞不清楚,叶斌笑称:“从市域范围看,城镇主要布局在‘两带一轴’上,但如果聚焦到都市区,那城镇布局形态就呈现出‘一带五轴’。这些轴带是未来城市集聚的方向,远期规划嘛,将来城市发展重点就在这些方向上。”
“两带一轴”的市域包括:
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副城构成;
新城8个: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永阳、淳溪;
新市镇34个:竹镇、马集、冶山、程桥、葛塘、八百桥、横梁、马鞍、龙袍、汤泉、永宁、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其中龙袍、湖熟按新城预留,柘塘远景成为永阳新城的组成部分。
“一带五轴”都市区包括:
主城;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6个新城;淳化、湖熟、秣陵、横溪、谷里、乌江、石桥、星甸、汤泉、永宁、葛塘、程桥、马鞍、八百桥、横梁、龙袍、八卦洲、江心洲、柘塘等19个新市镇。
江北一带,江南五轴
南京伸出“哥本哈根五指”
“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形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格局。”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斌伸出一只手掌:“‘一带五轴’,江北一带,江南五轴,就像我张开的一只手一样,主城为掌心,然后按照五个指头的方向轴向发展,规划史上有个著名的哥本哈根指状、掌状发展,规划上也是一只‘手’。”
哥本哈根,丹麦首都,北欧名城,“美人鱼”的故乡。哥本哈根位于西兰岛东部海滨,整个城区呈手掌形,即以市中心为出发点,按手掌五指方向延伸展开。全城5条交通干线由两条环线沟通。哥本哈根风光独特:海岸纵横,河道蜿蜒,汽车如流,游船如梭,绿草茵茵,花木扶疏,繁忙而不紊乱,繁华而不失宁静。不过,叶斌强调未来南京与哥本哈根只是形态上的巧合,并不是在故意“克隆”:“建立‘哥本哈根’这个理念,最主要的是交通上的考虑,只有把公共交通放到指状上面,才能最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果采用‘摊大饼’模式,那么生态、交通都是个问题。首先它很难建立起一个综合的交通走廊,每个角落都有目的地和到发点关系,像北京交通压力就非常大,一年公共财政大概要投100个亿出头去补贴公共交通。”业界经常开玩笑:北京的公交车像火车一样,在公交线路上得一辆一辆公交车连起来走才能把人运输出去,“摊大饼一样摊到了六环,北京下一步规划中好像没有七环。”
据透露,南京的这个“一带五轴”,尤其是江南“五指”化的轴向发展,让北京、上海等国内很多大城市极为羡慕,“一方面是感叹南京的山水自然条件,一方面是羡慕南京抓住了这个机遇。”南京市规划院顾问总规划师、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蒋伶表示,目前,不仅国内而且国际上一些大城市都意识到了“摊大饼”式发展的弊端,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他们确实想扭转“摊大饼”式的结构,改为轴向发展,但他们的“掌心”太大了,并不适合轴向发展。而南京主城不大,一城三区的框架刚好可以拉开,“这个机遇可算抓得正好。”
“五轴”是江南以主城为核心形成的五个放射性组团式城镇发展轴:沿江东部城镇发展轴由仙林副城和龙潭新城构成;沪宁城镇发展轴由仙林副城和汤山副城构成;宁杭城镇发展轴由东山副城、预留湖熟新城和淳化新市镇构成;宁高城镇发展轴由东山副城、秣陵和柘塘新市镇及禄口新城构成;宁芜城镇发展轴由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构成。
“今后所有的轨道交通、快速路,都要往这五个方向延伸,马上地铁二号线、二号线东延线、一号线南延线建成后,接下来就是机场快线,把禄口方向带动起来,江北,利用江北的轴向,通过去,连起来……以后重要的基础设施投向,重点土地投放的投向以及中心区怎么建都跟这个有一定关系。”叶斌表示。
一主城三副城
每个副城都有一个“新街口”
在这次公示的修编新规划中,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城三区”概念发展为“一主城三副城”了,至于什么原因,叶斌解释:其实“一主三副”是对“一城三区”战略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基于国际上类似南京的城市发展规律的经验判断。当一个城市人口达到1000万时,必须要有功能完善的副城。南京目前存在着人口过度集中、服务功能不均衡、轨道交通落后等问题,而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都市,必须发展副城,必须成为一个多中心的城市。
别看“区”和“城”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有不同。蒋伶表示,这三个区域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让副城的居民就业就学都能在副城里解决。比如仙林,未来的目标是要有自己的医院、商业中心,这个中心不仅要为仙林服务,远期还要跨江服务于四桥桥北地区,以及镇江句容地区,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是达到了副城的目标。而在三个副城里,江北的“独立性”更强,所有的设施都要和主城在内容上、水平上等级一致:主城有三甲医院,江北也要有三甲医院;主城有图书馆、购物中心,江北也要有。“江北和主城要发展成镇江和扬州的关系,有过江通道但相互之间仍相对独立,这样南京在辐射中西部全椒、巢湖、滁州、天长等城市时,这些地方的居民要来南京购物休闲甚至定居,在江北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过江挤进主城,否则大桥的压力会更大。”
蒋伶介绍,为了让“三副城”功能完善,三副城各将设立“副城中心”,类似于自己的“新街口”:东山预留的副城中心在百家湖-杨家圩一带,仙林预留的副城中心在白水桥一带,江北预留的副城中心在石佛寺一带。副城今后的发展目标是,活动基本围绕着地区中心转,而不是像现在都围绕着主城转。
南京市规划院副院长程茂吉高级规划师还特意澄清了“卫星城”的概念。因为大多数市民可能都会认为“围绕”着主城发展的“区”抑或城镇就是卫星城。记者获悉,卫星城设想最早出现在英国,这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我们在2001年已经考虑了95版的总体规划,当时确实有点卫星城的意思,不分等级,像尧化门、仙林等12个外围城镇,不过卫星城这个名字没有明确提及。”叶斌回忆,“当时大家都在分析,为什么南京周边的城镇发展不快,最终发现当年卫星城的理论其实国际上已有论断,国际上这种模式是不成功的。原因就是规模小,功能单一,比如大家批评最多的卧城,纯粹一个睡觉的地方,工作还要跑到主城来,所以我们就在外围仙林、江宁、江北设立了三个新市区,每个新市区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50万~100万之间……“一城三区”就是这个概念。”叶斌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所以南京的外围城镇职能超越了一般概念的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