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家四代走出11名教师
· 女服务员稀缺
餐馆无奈招男工
· 苏派根艺面临传承困境
· 杀妻潜逃六年 偷车被抓现形
· 金正昆做客“姑苏女性大讲堂”
· 昆山:11天消费啤酒320吨
· 诈骗千万巨款 老总成阶下囚
· 女子像前女友 男子竟起杀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苏派根艺面临传承困境
目前正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建庆的根艺获奖作品《草枯鹰眼疾》 王玲玲 摄

  以自然界千姿百态的树根为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被称之为树根造型艺术,即根艺。早在明代,苏州的根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到上世纪末,以清新自然风格著称的苏派根艺又活跃了起来,并成为了全国根艺界的焦点,然而这项费时费力的民间技艺如今却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苏派根艺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

  苏州根艺研究会会长方建庆介绍,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久的根艺实物是战国时代的镇墓兽“辟邪”。到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隋唐以后,根艺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

  根艺在苏州历来被称为根雕,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等画中,可以观赏到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和拐杖等多种根雕件。苏派根艺的历史遗存也相当丰富。建国初期苏州著名画家谢孝思曾收集到数堂树根家具,其中一树根椅还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遗物,苏州收藏大家顾氏家中也藏有一件明代根雕精品“郎榆花瓶”……这些遗存藏品都充分展示了苏派根艺用材讲究、构思巧妙,制作浑然天成的传统特色。

  完成一件作品往往耗时一年半载

  方建庆是目前少数几名从事苏派根艺创作的传承人之一。倾注了近三十年的心血在这项技艺上,他仍觉得不够。现在的他,一有时间就去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山区寻找他心仪的树根,回来后又会埋头在十多见方的工作室里,沉浸在根艺创作的乐趣中。

  “根艺以根为本,一件根艺作品从选材到构思再到制作完成,往往需历时一年半载。社会上对根艺有种误解,认为只要是树根去皮清洗后就是素材,其实不然,选择素材大有讲究,好的素材可遇不可求。”方建庆介绍,根艺的素材要求“稀、奇、古、形、怪”,要达到这五点非常难,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如悬崖峭壁石缝之中,并历经雷劈、火烧、蚁食、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才能奇崛遒劲,变化多端而可塑性强。

  资源少、费用高,苏派根艺传承难

  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掀起了“根艺热”,尤其在广西、江西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一下子涌入了很多根艺爱好者。当地人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开始大规模地采挖树根,大量推出根雕工艺品。

  “不是随便怎样的树根都可以拿来作为素材,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浪费了资源。”方建庆说。

  方建庆介绍,与精雕细琢的闽浙根艺相比,苏派根艺更为抽象。作品注重彰显其神韵气势,内涵与情感,并允许情理之中的艺术夸张和渲染。“然而正因如此,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倾注创作者的灵感与反复揣摩,以及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根艺作品无法量产。所以,这样一项费时费力的民间技艺如今面临传承困境也是情理之中的,后继人才的培养相当困难。”方建庆无奈地说。

  现在,方建庆正积极筹备苏派根艺作为民间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政府能够伸一把援手,让苏派根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交流平台,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王玲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