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陈懋章荣获了“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陈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9月7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获颁“教学名师奖”名至实归,但陈老师仍然自谦“这个荣誉对我来说还是高了点。”这一素朴话语令人赞叹,其实在这背后,陈老师的两点坚持更值得致敬。
其一,很多人都想投奔在这位名师门下,可他每年最多只招3人。学校希望他多带几个研究生,陈懋章拒绝的理由很充分:我们的专业需要做实验,又做理论计算,我的精力难以带更多的学生。如果我带学生,我就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其二,很多人都知道陈懋章有个“署名三原则”,没有参与的科研成果和论文他绝不署名;合作的论文不亲自审核校对不署名;学生的论文和实验不亲自验证也不会签名。
如果抛开仰望和拔高的视角,就应该意识到,这两点原本就应该是为人师表者最基本的职业伦理。但放在浮躁的学术天空下,做到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殊为不易。为人师表者,应该知道坚持些什么、拒绝些什么。审视陈老师的两大坚持,可以发现,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在别人随波逐流,甚至不惜污染河流之际,陈老师能够抵御诱惑,坚持原则;但事情的可怕之处也正在于此,为何陈老师这样的人这么少,少到坚持了应该坚持的反倒成了新闻?(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