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公车贴标志如何才管用?
· 积极赔偿应该让孙伟铭免死
· “无会周”营造了一种治理幻象
· “墙脆脆”“楼脆脆”何以能获奖?
· 不妨给治标的车改也来点掌声
· 高校有权拒绝加分考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无会周”营造了一种治理幻象
  ■热点纵论

  山西太原市委出台新规控制文山会海,除了控制发言时间之类的常规手段,还有一条很是引人注目——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

  (9月6日《太原晚报》)

  月末要搞“无会周”的目的,据说是要“确保领导同志集中时间和精力下基层调研或处理重点问题”。领导干部要不要集中精力下基层呢?当然是要的。“文山会海”要不要治呢?当然也要。但以我有限的判断力,我并不能把这两个目的和“无会周”画上等号。我的疑问很简单:开会的时间难道也是可以固定在每月前三周的吗?领导干部集中精力下基层,又为什么非要集中在最后一周呢?

  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对于官员来说,这句俗语真的是尤其适用——这么大的城市,谁能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呢?事件的发生,是不管你什么红头文件与“无会周”的,它该什么时候来,就会在什么时候来。有了新的情况需要应对,开会是必然的事,我不知道,对于太原的官员来说,是不是就可以因为月末是“无会周”就拒绝去开会。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意在治理文山会海的“无会周”,不是在帮忙,简直就是在添乱了。政府官员开会解决社会问题,毕竟不是流水线上的生产计划,所谓的“无会周”,既不中看又不中用,它唯一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已经花了大力气治理文山会海”的幻象,仅此而已。

  至于领导干部集中精力下基层处理问题,我也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要固定在月末,平时就不行吗?基层有了突发事件要处理,难道还非要等到月末“无会周”才能盼来能够抽身的领导?政府官员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有了问题却摊上了“无会周”,这实在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冷幽默。

  我向来都觉得,治理文山会海,其核心的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搞“无会周”和控制发言时间,而在于搞清楚哪些会议要开哪些会议不用开,哪些发言可以省略哪些发言可以长篇大论。什么时候要开会?会议发言需要多长时间?这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五分钟的发言也可以很垃圾,50分钟的发言也可以很精彩。限制发言时间和搞“无会周”,只是搭了一个花架子,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

  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向太原一样热衷于搭个花架子治理文山会海,反正我是创新了手段、表明了决心,至于结果怎么样,是不是比没治理之前成本更高,那是不用管的。因为某些官员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花架子而已——在自己的政绩簿上可以狠狠地添上一笔,搞不出效果也不用担责,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我倒是很想知道,这种一看就是瞎折腾的创新,算不算是一种决策失误呢?主推领导又该不该按决策失误被问责呢?(陈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