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黑老大潜逃回家想嘱咐儿子别学他
· 36岁的董明珠抛家别子离开南京成了格力空调业务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黑老大潜逃回家想嘱咐儿子别学他
  乔云华 著

  新华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少年犯是如何从明亮的教室或者父母的身边一步一步地走进高墙里的?少年犯在走进高墙的路上究竟闯了多少“红灯”?少年犯的犯罪对在校学生有什么教训和启示?

  本书作者是新华社记者乔云华。2004年10月,乔云华在受命完成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贪污受贿案采访并撰写《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书后,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各地,研究案例,探寻少年犯犯罪的原因、对策。

  这是列队而来的一批少年犯(“少年犯”是俗称,法律术语是“未成年犯”,本书为方便读者阅读,多用“少年犯”这一称呼)。

  他们为什么犯罪?

  120多名少年犯的犯罪经历告诉我:他们心中没有爱——不懂爱,也不会爱。

  少年犯们不懂爱,譬如父爱、母爱。“爸爸爱你的表现是什么?”我曾问少年犯。

  他们大多数回答的是“我要什么给我买什么”、“供我上学”、“希望我有一个好的前途”……

  “爸爸的爱有多深?情有多重?”我又问。

  他们一时都语塞了。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爸爸爱子的故事。

  这个爸爸叫肖付园,他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已被判处死刑。

  几年前,当地公安机关要抓捕他时,他闻风而逃,躲到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伺机潜逃出境。但是严密的边防守控使他没有得逞,于是他就隐匿在当地小镇的一个朋友家里。

  惶惶似漏网之鱼的肖付园刚安身,他的心灵就立即陷入了恐惧、不安、自责的惩罚中。夜深人静时,他常泪流满面地指责自己,不该犯罪,不该抛下儿子,让儿子一人在家,孤独无依。

  一个晚上的偶然所见,使他决定回家看看儿子:俩男孩把一个小学生逼到墙角,从他身上搜出一些钱后,扬长而去。那俩男孩大约十六七岁,其中一个圆脸、胖墩墩的,很像他的儿子。

  “儿子不会也成了这样吧?”他很担心,随后拨了家里的电话。这是他逃跑半年来,第一次向家里拨电话。他清楚,家里的电话肯定已被警方监控,拨电话,就意味着暴露藏身之地,很快被警察抓住。

  “抓就抓吧,宁可被抓也得看看儿子怎样了,也得嘱咐儿子不能学那俩男孩,不能成为我这个样子。”他这样想着。

  电话那端,无人接听。“也许儿子睡着了,也许……”他连续拨着电话,拨了将近一个小时,仍无人接听。他不安了,他想象着一切坏的可能性……

  他跳起来,决定要回家去看儿子。趁着夜色和雨幕,他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向家乡奔去。他担心司机起疑心,走一段路程就改换一辆出租车。

  随着残月赶路,顶着晨星起程,他终于进入了家乡的县界。

  车窗外,是一片丘陵荒滩,灌木丛生,荆棘遍地。这片荒滩绝非一般,它是一个刑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邻居家一个叫“超儿”的小伙子因抢劫杀人就是在这里被枪毙的。枪毙“超儿”前,县里在广场上开了个公开宣判大会。会一结束,“超儿”就被许多人簇拥着押到一辆解放牌汽车上拉走了。因为是邻居,又好看热闹,车在前面走,他就跟在后面跑。当他赶到这片荒滩时,他看到,“超儿”仰面朝天,手和脚被捆着,头枕着一摊血迹,早已死了,只有头发还在寒风中打颤……20多年后,这可怕的一幕可能又要落到自己身上了。

  他想到这里,后背发凉,心“嗵嗵”地跳了起来。

  “停车!”他喊道。

  车停了下来。司机看到他脸色如灰、嘴唇干裂、身体打颤,以为他得了病,连声问他:“怎么啦?哪儿不舒服?”

  他没有说话,但脑子却在高速地运转着。

  “逃吧!”他督促自己。要逃,还有机会,还有时间……

  “爸爸……”他的耳边好像突然响起了儿子熟悉的声音,不过那声音不轻柔,像是急促的求救声。循着声音望去,他好像看到儿子正被汹涌的河水席卷而去,儿子时而伸出手,时而被浪头打下去……

  “走吧。”他催促司机,“往前。”

  车开进了县城,开进了他住的那条街道。

  他走上楼,正要敲门时,几名警察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把他摁倒在地,戴上手铐,带走了……

  他不知道,就是回家了,也看不到儿子,儿子的确掉进了“河”里。

  前不久,他的儿子因故意杀人罪刚被逮捕。

  肖付园被抓获了!我闻讯后,立即赶到当地去采访。然而,面对我的采访,肖付园却一言不发。我表面镇静,但内心很焦急,极力捕捉着他表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寻找着采访的突破口。

  他突然一抖,抖得镣铐哗啦作响。他低下头,手铐、脚镣正紧紧地箍着他的手和脚。

  “这副镣铐将被你戴到死亡”,我“刺激”了他一句,试图逼他开口,“其实,这副镣铐不是从现在才戴上的,而是从你当初犯罪时就戴上了。”

  他又抖了一下,慢慢抬起了头,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他哆嗦着嘴唇说:“我脑子很乱……很乱……你答应我一个事吧。”

  没想到,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竟跟我提交换的条件。我想,他无非是为免一死,要检举他人犯罪的新问题、新线索……

  “你说吧。”

  “你能替我去看看我的儿子吗?”出乎意料,他却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答应将来替他去看儿子的要求后,他很痛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一年后,他被执行了死刑。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当年行刑的法警给我讲述肖付园被执行死刑的情景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颤:他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还记挂着那名记者——我是否去看了他的儿子。他从车上被押下来时,瘫成了泥,是被两个法警架进刑场的,法警开枪都有点困难。当时一名法警灵机一动就说:“你要想让那名记者再去看你的儿子,你就自己跪直。”没想到,这句话真灵,他哆嗦着,跪了起来,黑洞洞的枪口下,他跪得真的很直……

  肖付园被枪毙,咎由自取。然而,糊涂了一生的爸爸在一时清醒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儿子的爱,尽管如闪电一样消失了,但它迸发的光却直达人的心灵深处……

  像这样的爱在世间不是唯一的。除了父爱,还有母爱、同学间的爱甚至是陌生人对我们的爱……其中有的较肖付园的“瞬间父爱”表现得更持久、更强烈、更伟大。但许多少年犯没有读懂、领会,更没有把受到的这种恩惠泽及社会,相反,却恩将仇报。

  肖付园的儿子肖兵(书中大部分人名为化名,按照有关规定,作者对一些情节进行了技术处理)就是其中一例。

  肖兵因故意杀人罪被起诉、判刑后,被送往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之前,我一直想兑现对肖付园的承诺,代他看肖兵,但因为肖兵的案件没有审结,就没有成行。

  在管教干部的陪同下,我穿过两道铁门,才进入管区。管区俨如学校:教学楼、习艺厂、宿舍、食堂、运动场一应俱全。但管区里的高墙、电网、警戒线又提醒来者,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一座监狱。

  在管区的谈话室,肖兵被带到了我的面前。

  与他的爸爸肖付园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目露凶光不一样,他中等个头,寸头,眉清目秀,一脸稚气。我怎么都不能把他与一个杀人犯联系在一起。而事实是,他杀了一个人,那个人还是他的恩人。

  他说,他小时候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后来爸爸犯事逃跑后,家中就剩下了他一人。老师知道后,就领养了他。可时间稍长,他觉得在老师家不自由,便偷了老师200元钱,躲到一个网吧中。

  偷来的钱用光后,他又到一个商店偷钱时,被店中的顾客抓住。这名顾客打了他一个耳光又要报警时,他吓哭了,请求放掉他。开店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他问清缘由后,心生怜悯,对肖兵说:“只要你改掉上网和偷盗的习惯,好好上学,我就养你。”

  于是,老人重新为他撑起了一片天。在这片天下,他享受着“别样”的父爱:过去,爸爸为弥补他缺失的母爱,只懂得溺爱,一味地带他吃喝玩乐,见什么买什么;老人对他却是严爱相济,既敢严厉批评他的缺点,又会十分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老人舍不得喝奶,却让他喝;为帮他戒掉网瘾,老人舍不得买药,却花钱给他报了个绘画的班……

  可惜的是,他没能读懂老人的爱,相反拿着“过去爸爸从来不逆我”的那份扭曲的父爱衡量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于是,在他继续偷钱上网遭到老人的严厉批评后,因“受不了”,便找来一个朋友一同砍死了老人。

  肖兵对犯罪经历平和的叙述让我震惊,愤怒,痛惜。

  其实,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困扰世界的难题。在我国,继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现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后,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