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黑老大潜逃回家想嘱咐儿子别学他
· 36岁的董明珠抛家别子离开南京成了格力空调业务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36岁的董明珠抛家别子离开南京成了格力空调业务员
  张力升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南京人董明珠,成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空调企业掌门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在而立之年才离开家乡南京,艰难地涉足空调市场,从一名普通的空调营销员,成长为企业的柱石,这其中甘苦可谓一言难尽。她像我们所熟知的成功女性一样刚强和睿智,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在流行铁腕温柔的时代,她公开声明女性领导不是靠亲和力来解决问题,并在行动中以过人的果敢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如今,她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全世界每六台空调中,有一台就是在她的领导下生产的。

  36岁辞职去珠海闯荡

  1954年8月,董明珠出生在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此时,长江流域正面临百年不遇的一次大洪水,对洪水和收成的关注成了人们的焦点所在,这个在家里排行第七的孩子没有引起亲朋过多的关注。董明珠就这样平淡地长大。

  少年时的董明珠文静可爱,在同学和邻居的记忆里,她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而很少发言,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但她从小就比较执着,如果要想学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学会。她特别想当老师来帮助别人,后来想当军人来保护别人,觉得这样特别崇高和伟大。

  董明珠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人。家里并没有为她立很多的规矩,只有一个原则:不能做坏事。她受父母影响,也养成了坦率、好强和乐于助人的性格。

  岁月在无声逝去,董明珠的生活轨迹如同多数人一样平淡无奇。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1975年7月参加工作,进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技术工作,然后结婚生子。20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起自南方的时候,她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触动。接着,家庭生活出现了意外:丈夫因病去世,此时儿子才两岁,这个家庭行将倾覆。

  而立之年的董明珠对生活的变故感到无奈。在传统的观念里,带着孩子的独身女人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经不起外界的风雨。很多与她处境相同的女人到这个年纪,想的都是再找一位体贴的丈夫,重新过起安稳的小日子。可是董明珠不甘于在熟悉的环境里重复以前的生活,更不习惯别人同情的眼神,她想换个地方,生命也许会更加精彩。

  离开家的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家人的质疑。一般说来,闯荡讨生活是男人该做的事,女性往往比较缺少冒险的勇气和底气。在外面怎么谋生?怎么保护自己?干部身份怎么办?现实的问题客观存在。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掉南京的工作,抛家舍业闯荡深圳。这一年,她已经36岁,儿子东东8岁,留在奶奶身边照看。在他乡,董明珠开始还是干老本行,在一家化工企业做管理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明珠来到珠海替一个朋友办事,感觉到这里环境比较好,与深圳相比有种开阔的感觉,就决定留在这里找工作。于是,她应聘到了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

  推销空调,她滴酒不沾

  初来乍到的董明珠长发披肩,戴着眼镜,看上去漂亮清纯,但明显不是那副行走江湖、久经风浪的推销员派头。她对空调营销这一行当一无所知,只是本能地看好空调这一新生事物的前景。听人说,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每年都在以0.1℃到0.2℃的速度上升,天气变得越来越热,空调迟早要进入寻常百姓家,她就想会有前途。对能否干好新工作这一点,她明白一项新的工作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尝试后才知道是不是适合,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努力试试?更现实的是,她要努力工作挣到钱,为自己也为了幼小的孩子。 

  初入行的董明珠既好强又有些胆怯,渴望尽快适应新环境。这个时期,人们大都对营销这个行当如此理解:就是“跑业务”,喝酒加回扣加“特殊服务”,要能吃能喝,八面玲珑,女的要青春貌美,善于“公关”。

  然而,董明珠不喝酒,做事原则性很强,不会“逢场作戏”。

  为了熟悉市场情况,董明珠跟着老业务员一起东奔西跑,拜访商家、下库房。1991年7月,董明珠第一次独自出差。由于火车厢里闷热异常,又因为在火车上饿了整整一天,董明珠下车后便中暑了,结果晕倒在旅馆里,摔出了骨裂。她依然忍着疼痛坚持到处奔波,在北京和东北到处推销不为人所知的产品。

  半年的辛苦,董明珠与老业务员一同完成了300多万元的销售额,并熟悉了空调的安装、配置、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有关知识,懂得了怎样与不同的经销商打交道。这半年的实践让她形成了对自己的信心:世上没有不会的,只有不学的。

  死缠滥打追讨欠款

  度过脱胎换骨的新丁阶段之后,总部派董明珠去接手安徽市场,她有了一片独立的市场空间,但前景喜忧参半。安徽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在空调还视为奢侈品的90年代初,这里的市场空间能有多大?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新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呢?

  到了安徽,董明珠面对的第一个考验是追讨一笔42万元的欠款。这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烂账,董明珠本来可以不管,而且即使讨回这笔债,自己也得不到一分钱。但她想,欠债还钱,不能就这样算了。另一方面,她也想通过追债这件事评判一下自己的水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营销工作?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营销人员?

  欠债方是合肥的一家电子公司,规模不小,但是对方的态度却很不积极。董明珠先和对方总经理聊了一番格力空调的销售情况,然后提出结账的要求。对方的反应非常吃惊,回答是:“对什么账?我代销人家的几百万、上千万的产品,压在库房里,也没谁敢说要对账。”董明珠据理力争,对方便以开会为由结束了谈话。

  董明珠第一次和这种无赖行为打交道,思前想后只能决定用“磨”来对付对方。不给我钱,我就跟你耗。天天到你办公室等你。

  她在对方公司里坚守了整整四十天,这四十天里,对方要么不到办公室,要么答应第二天退货,到第二天却又找不到人了,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不还钱,也不退货。董明珠天天盯在这里要债,没法分身去推销产品,在时间和金钱上所受的损失也非常可观。而且,她付出的这一切没有人了解和重视。

  等待是艰辛而孤独的。董明珠选择了继续坚持。她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情,不成功就绝不会罢休。讨债这种事情的本身是一种对抗赛,看谁更有耐心更有韧劲。

  她还是坚持守在欠债方公司里,做他们的会计、销售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推心置腹地谈话,说明自己企业的不易,多少车间里的工人拿不到应有的回报。这种执着感动了对方的员工,他们偷偷告诉董明珠总经理的行踪。

  终于有一天,董明珠堵住了对方老总。她被对方的一再推托激怒了,声称要跟定他不放。对方终于答应退货。董明珠自己雇车到仓库,亲自带领工人在偌大的仓库里仔细查找格力产品并搬上车,然后长途奔波回到两千公里外的珠海。临走时她从车窗探出头,冲着对方大喊:“从今往后,再不和你做生意了!”不久,这个几个月前还因为害羞不肯当众吃东西的女人,在飞扬的尘土中、在轰鸣的马达声中坐在颠簸的车里睡着了。

  这批货经过仔细清点,已经损坏了大约一半,但挽回一半是一半,总比变成死账要好。多搬的货她又让对方到珠海来拉走。董明珠说:“把多的货还给他,是因为我不想占他什么便宜,同时让他来珠海拉走,是对他不诚信的惩罚。”

  这一仗,让格力的员工乃至管理层对董明珠刮目相看。也正是这段艰难的时间,增加了董明珠对从事营销工作的信心:事实证明,自己是做营销的这块料,能够面对复杂的人和事。她回忆道:“对于后来的我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决定了我今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