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争凸显城市名片焦虑症 成都商报 8月27日 作者 张元龙
湖北安陆自称李白故里,四川江油要求停止侵权。据报道,事件起因是安陆的一则宣传广告中有“李白故里”字样,引起了“有充分史料佐证为李白出生地”的江油市不满。江油市对此侵权行为已提出了交涉,并表明不排除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城市名誉权的可能性。(8月26日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一评】
湖北安陆自称“李白故里”,四川江油提出抗议,名人资源地方之争再起波澜。
这并非一场单纯文化意义上的争论。安陆的理由是:李白在安陆娶妻生子生活了10多年,所以有资格称“李白故里”;而江油则称,2003年就已申请“李白故里”注册商标。
显然,这次争议与两个企业争夺“招牌”并无不同。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流行的当下,古代名人俨然就是“财神爷”。最近几年,一些地方为了老子、关羽、黄帝等古代名人的故乡名号纷纷争抢,蔚为壮观,成一时之盛。在明眼人看来,这只是一些地方政府使的“借水行船”的发财招数而已,其醉翁之意不在文化,而在拉名人为自己招商引资和拉动旅游服务。正如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刘改芳说,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其实,各个城市之所以争夺名人故里,其旨不仅仅在于旅游开发,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身陷城市形象营销的困境之中难以自拔。在中国目前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众多城市都缺乏自身特色,“千城一面”是各个城市发展积弊深厚的痼疾。在此情况下,一个城市要对外宣传自己的品牌,无不大伤脑筋。一些城市只好借助一些特别的标签来突出自己,有的以一种独特的动物,有的以一种独特的植物,有的以一种独特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城市名片”。独特的动物、植物太少,无奈之下,不少城市只好去翻故纸堆发掘“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找祖宗当标签,于是乎,“某某故里”就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形象广告里轮番粉墨登场。
李白太过出名,自然会被不少城市打主意挖掘城市品牌营销的“潜力”。李白生活了10来年的安陆此次自称“李白故里”是一例,李白终老之地马鞍山举办中国李白诗歌节“打造李白诗仙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又是一例,池州城市形象片中借李白推广秋浦河为诗河又是一例。名人少而城市多,有时一个名人又在几个城市生活过,这样的争议就难以避免。当事城市安陆,此前还与云梦争夺过“黄香故里”名号,也是类似争论,其营销城市寻找标签之难,已不言而喻。
脱离城市的自身特色,光靠“傍名人”来打造城市品牌,除了多砸一些纳税人的钱进水里,散发这样的“城市名片”难以有其他用处。试想,如果城市本身不吸引人,再多的名人广告,又能怎样?
【现代快报再评】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只有50年,“李白”的名字哪个地方的专利也不是。“傍李白”只要真有出典,自己不怕人笑话,也未尝不可,至少对“官本位”观念有一点小小的冲击吧——你看落魄文人李白千年之后还这么香,而他当大官的岳父有几人知道姓什么?如果“傍李白”,傍的是他的诗、他对权贵的蔑视,还真有点内涵。
可是人家“傍李白”傍的纯粹是名气。这真的很没有出息,一点创意也没有。为什么不能自己创造一张吸引世人眼球的“名片”?再说,这种所谓“城市(地方)名片”真的有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