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被扼住喉咙的“贫二代”
他们对命运说些什么?
· “贫二代” 要的是社会公平
· “贫二代”胡正伟的典型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贫二代” 要的是社会公平
他们最缺的不是钱,是机会和前途
  在“富二代”频频亮相,并遭到网上网下的一片嘘声时,著名媒体人石述思在博客中提出了“贫二代”的概念。他以白描的形式,用18条标准,试图描绘一个相对丰满的“贫二代”形象。一时间“贫二代”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对象。日前,星期柒新闻周刊就“贫二代”问题分别采访了著名社会学家胡守钧、长期致力于80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的大学生顾若君,还有石述思本人。石述思表示,他提出的“贫二代”18条标准,每一条的背后都是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期待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愿望,“贫二代”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贫困,他们缺的是机会和前途,他们渴望有一个公平博弈的平台。胡守钧认为,培训“富二代”的新闻是引发“贫二代”讨论的导火索,政府应该着力解决教育公平,给“贫二代”和“富二代”同等的教育机会。顾若君则从自己对“贫二代”的社会调查出发,提出介于“贫二代”和“富二代”之间的“中间代”同样需要得到关注。

  顾若君:更多人是“中间代”

  星期柒新闻周刊:顾若君同学,你的“青春共进计划”一直关注“贫二代”,你对“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群体怎么看?

  顾若君:“富二代”无疑是坐拥家财的幸福人儿,但照样得看人看事。飙车撞人的,在媒体聚焦放大下,成为“富二代”的负面典型。其实,现实生活中,在父母家业基础上,通过自身所学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市场特征,拓展业务和自我创业者不乏。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市场规律从来只给抢占商机的先锋,“富二代”同样在为自己日后的生活打拼,只是生活质量毋庸置疑地优越于寻常百姓。

  这次网上出现的“贫二代”18条标准大多是从精神层面来描述的,很多条款可以触动任何一个社会人的心,少数几条直指农村进入城市的孩子。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可以胜过自己的尊严,承认自己来自农村并不丢人,人活着,永远比想象的坚强。这个时代,自我、个性已经不再纯粹是对80后的定义,而是深入骨髓的属性。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山寨的替代品照样可以满足。在我们的调研中,无论是进城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贫二代”,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带着靠父母的贬意。

  星期柒新闻周刊:刚刚你谈到“贫二代”18条标准可以触动很多人的心弦,这是什么原因呢?

  顾若君:其实我觉得“贫二代”标准不仅仅适用于“贫二代”,对此很多介于贫富之间的“中间代”感触也相当深刻,而且这个群体应该说在我们国家是相当庞大的。

  “中间代”,父母是中产阶层,可以苦了自己,却永远满足儿女,尽一切力量让儿女享受最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及精神食粮;“中间代”可以记得所有奢侈品品牌的名称,但却大多来源于各类时尚杂志,如果自己买必然精挑细选或等待折扣;“中间代”关注欧美、日本的时尚动向却大多通过精仿品自我满足;“中间代”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却永远叫嚷着不满足,无论物质或者精神层面都在夹缝中难以完全实现;“中间代”游走于成功与失败之间,做自己想做的,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中间代”往往积蓄着更大的能力,成为新锐,是国家未来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石述思:“贫二代”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好

  星期柒新闻周刊:您在博客中提出“贫二代”的概念,是什么原因?

  石述思:我长期关注经济、社会问题,发现当前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热议。分析其中原因,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我们普通民众能够分享到的改革发展的成果相对来说较少,在国家福利制度尚不健全的今天,就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最近我又对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找不到工作的基本上都是“贫二代”,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对于“富二代”我们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但是具体“贫二代”是什么样的一个特征,学界、传媒精英们都没有做出相对准确的定义和客观的描述。我就以我过去的积累,用博客的形式写出来,试图用文学化的语言来给“贫二代”画个像。我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两点,一是为了引起大家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二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比我更聪明、能力更强、学问更大的人尽快对这个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受损的第二代阶层进行关注。我希望通过这种对“贫二代”的直观化的描述,交代“贫二代”面临的困境,在描述的过程中也反映我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在这18条中,每一条背后都是对很多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期待能够迅速被解决的愿望。

  星期柒新闻周刊:我们在读者调查中发现,根据您给出的18条标准,很多人都能对号入座。那您觉得“贫二代”究竟是哪些群体呢?

  石述思:我总结,“贫二代”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好”的群体。我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调查时就发现,好工作基本上都给强势阶层夺去了,找不到工作的基本都是“贫二代”。说这些人穷,还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但是他们的生活比较辛苦、比较艰难。我觉得贫二代不能简单地以物质的绝对贫困来衡量,衡量“贫一代”可以用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地说,“贫二代”所匮乏的除了金钱外,还有机会和前途。为什么重庆那么多人弃考,他认为考大学没有出路,和当农民工没什么区别。

  胡守钧:政府应着力解决教育公平

  星期柒新闻周刊: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贫二代”,这是相对“富二代”而言的,也引起了网上网下的讨论,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胡守钧:我觉得这次“贫二代”和“富二代”的问题会在网上引起讨论,主要是因为最近“富二代”的一些所作所为,比如杭州“70码”飙车案、炫富等等,都给民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而有地方搞“富二代”培训的新闻则成为这一讨论的导火索。我认为,“贫二代”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富二代”有意见,而是社会贫富分化深层次矛盾的一个爆发。

  星期柒新闻周刊:网上有人提出了“贫二代”的18条标准,您觉得贴切吗?

  胡守钧:“贫二代”实际上就是贫困家庭的二代,网上对于“贫二代”的标准过于笼统,仅仅是一个文学语言的描述,只能是对“贫二代”生活现状的描述。我认为在这些文学描述的前面,要对“贫二代”有一个科学的界定,根据居民收入衡量,低于国家最低收入标准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可以叫做“贫二代”。以此类推,富裕家庭的第二代就叫“富二代”,小康家庭的第二代就叫“小康二代”。在我们国家可能“小康二代”是大多数。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人认为“贫二代”的提出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思考,您怎么看这一说法?

  胡守钧: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贫二代”与“富二代”之间,确实存在社会公平问题,所以我们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主持公平。我觉得政府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教育公平,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做到均衡教育,素质教育;第二是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比如特殊教育、社区教育、职场教育等;第三就是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里如何解决贫富问题?有三种方法,对于贫困大学生,一是补助、二是奖学金、三是贷款。现在出现很多贫困大学生毕业后不还贷款,这就需要国家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加强监管。而对于“富二代”进行培训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快报记者 陶维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