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揭开“城管局长联席会议”的画皮
· 法官的“狗日”与原告的“操”
· “按套内面积计价”还须配套措施
· 保障房质量监管应严过商品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保障房质量监管应严过商品房
  ■热点纵论

  北京限价房出现“墙脆脆”,这又是一个不小的丑闻。

  8月26日的《新京报》报道说,在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瑞旗家园,两位业主装修时发现,两家阳台之间的墙壁酥脆,碎墙块用手一捏便成散沙状。业主因此质疑:“墙壁像豆腐渣,想不通是怎么通过验收的。”楼盘施工方承认施工质量有问题,但强调只是个案。但记者调查后发现,“墙脆脆”不止一家。

  “墙脆脆”到底有多少家呢?不好说,毕竟所有的房子都是“验收合格”的。但“验收合格”的房子居然出现了“墙脆脆”,却又足以证明这样的验收是走过场。尤其是当“墙脆脆”出现在了限价房中,更不由得人不担心一些保障性住房的质量。8月26日《法制日报》报道的杭州辰秀嘉园、蓝桥名苑等经适房小区屡曝质量问题,就部分验证了这样的担忧。

  包括双限房在内的各种保障性住房,开发利润是受到政府严格限制的,比如说经济适用房的利润就不得超过3%。这样的利润限制,在确保保障性住房价格优势的同时,也挤压了开发企业的利润空间。既然台面上的利润受限,很多黑心企业就只能暗地里偷工减料了。这样看来,保障性住房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显然要比商品房高得多。监管部门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管,应该比商品房更严格才是。

  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并没有哪个地方针对保障性住房推行比商品房更严格的质量监管措施。出现“墙脆脆”的北京首个限价房小区,据施工方生产经理表示,房屋质量验收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的,抽到哪套房子,查到什么地方,一切都跟买彩票一样玄乎。你看,随机抽样的结果,是房子质量全部合格,而业主用手一捏,就捏出了个“墙脆脆”。这样的房屋质量监管,不是严重失职是什么?

  我向来认为,保障性住房背后站着政府信誉,房屋的质量是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商品房质量出了问题,大家只会说开发商太黑心;但保障性住房出了问题,大家就会说,原来政府给我们盖的房子质量也靠不住。北京的限价房出现“墙脆脆”,是施工方偷工减料的结果,但最后受损的,却是政府信誉。限价房“墙脆脆”丑闻,足以对政府部门作出这样的提醒:为了政府的信誉,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管,应该执行比商品房更严格的标准。(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