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交叉持有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
· “地王”大战导致资金失血
· 股市脊梁 银行地产面临大考
· 疯抢“地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股市脊梁 银行地产面临大考
  无论是从市值比重还是完成利润的比重,银行地产两大板块在股市中的地位都堪称举足轻重,内地股市如此,香港股市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银行和房地产股的联动成为引领A股强劲反弹的最大动力,包括基金在内的各路机构纷纷超配金融和地产股。每当大盘摇摇欲坠的时候,只要银行地产揭竿而起,局势总能转危为安。但是,自本月初大盘转势以来,银行地产板块屡屡成为拖累大市的元凶,个中缘由究竟何在?

  次级债监管新规击中银行软肋

  据业内人士分析,银监会出台此办法的意图是控制银行间次级债务互持风险。由于银行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导致风险在银行体系捆绑,而于整个银行体系的资本状况未有实质提高。

  某股份制银行计划财务部人士告诉记者,新规的四条意见中最有冲击力的就是持有其他行的次级债务需要从本行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这一条,只要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持有其他行次级债的意愿几乎为零,这将对未来的发债构成压力,而如果转由非银行机构持有,不仅发债成本会提高,而且其他机构是否有足够接盘能力也是个问题。

  而次级债目前又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本补充路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余额约为3062亿元,混合资本债券余额约为188亿元,累计约为3250亿元。根据银监会的统计,现有次级债中51%为银行持有,中金估算,这其中的60%-70%为四大国有银行持有。这意味着通过集中度极高的银行间的体内循环,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获得空前提高。这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大打折扣,尽管完成资本补充,但其整体抗风险能力未有实质好转。

  如果新意见得以贯彻,将对商业银行提高资本质量、降低财务杠杆起到明显作用。新意见认为,主要商业银行只有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7%以上时,才可以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本质上将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由之前的4%提高到7%。

  其次,主要商业银行能够计入的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从前期规定的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削减为25%,中金认为,这降低了商业银行使用的财务杠杆空间。

  据其计算,如果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0%-12%之间,在旧规下,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可以达到6%-7.3%,而在新规定下只能达到7.2%-8.8%,银行所能应用的最大财务杠杆从25-26倍,缩小为21-22倍。

  中金统计,上市银行中,已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大致相当于核心资本的比例分别为:浦发36%、华夏31%、深发展30%、交行27%、招行25%、兴业20%、中行14%、民生12%、工行11%、建行11%、中信10%、北京银行8%、南京银行6%。如果新规执行,浦发、华夏、深发展、交行超标的次级债务将不再计入资本。

  再次,持有的其他银行的次级债务和混合资本债必须从本行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根据中金计算,将使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降低约0.6个百分点。影响贷款潜在发放能力约6000亿-7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补充资本,银行要向股市掏钱

  今年以来,由于信贷规模猛增,为了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大量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信达证券的报告称,如果从附属资本中扣除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和混合债,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明显下降。以工行和建行为例,假设次级债均被银行交叉持有,全数扣除后,两者的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下降0.64和1.63个百分点。

  截至昨日,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9家披露了半年报。半年报数据显示,深发展、民生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6%以下,分别为5.08%和5.9%。浦发银行截至去年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03%。三家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需求迫切。对于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小型城商行,有市场人士预计,由于它们截至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年底出现大幅下降,不久也将启动资本补充计划。

  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认为,如果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7%的银行不得发行次级债的传闻确实,则华夏、民生、深发展和招行按规定不能再发行次级债,不过民生、深发展及招行均有股权融资计划。其中民生计划港股融资200亿元左右,深发展定向增发中国平安106亿元,招行配股不超过180亿元,预计这3家银行融资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能超过7%。

  “从目前搜集的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数据,在已出中报的银行中,交行、民生、华夏、深发展发行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超过核心资本25%。而根据各行发行次级债计划,交行、华夏、深发展尚有850亿元、100亿元和85亿元未发,建行继续发行200亿元也将超标,工行继续发行600亿元尚在标准以内。因此,如果发行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的标准确定,这些银行的次级债发行计划都将受到影响,部分银行可能转向股权融资来补充资本。”朱琰表示。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光大银行115亿

  引资方案获批

  光大银行引进境内投资者方案近日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此次光大银行共引进8家投资者,均为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引资规模近115亿元。

  光大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引资,光大银行坚持市场化原则,在财务顾问中金公司的协助下,通过竞价机制,最终确定了航天集团、宝钢集团、中电财务、中再保集团、申能集团、航天财务、上海城投和广东高速等8家企业入股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有关人士透露,根据投资入股协议的相关条款,此次引资入股企业承诺在本次增资扩股中所认购的股份自完成本次增资扩股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如果光大银行在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手续之日起一年之后上市,前述36个月的锁定期承诺将自动终止。

  成功引资后,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超过10%,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超过7%,达到银监会要求。引资完成后,光大银行将尽快实现公开发行上市。

  快报记者 但有为

  结语

  房地产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地产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知名财经评论人士时寒冰指出,“地王”不仅与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和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土地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成本脱节,上市房企可能再次陷于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边缘。到那时候,将是多输的局面。

  当前房企的扩张冲动需要巨额资金,银行本身迫于新规也面临诸多难题,银行地产这一对“难兄难弟”将引领股市走向怎样的未来,实在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