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读步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新书推荐
· 寻找属于
白鹿原的史实
· 知识人的伦理
· 关于胡风的那一点回忆
· 吹风笛的人
· 晚年一直在反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寻找属于白鹿原的史实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手头上的这本陈忠实新作《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以鲜为人知的材料和“当事人”的身份,向我们叙述了《白鹿原》创作过程中许多珍贵的史实,为后人研读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本。

  《白鹿原》从发表到现在仍旧畅销不衰,各种版本销售达几百万册,盗版也有不亚于正版的销量。可以说,在一代人的阅读记忆中,《白鹿原》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忠实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是如何起念并思考的?书中主人公的原型又是作者平时熟悉的哪些人物?作者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思想、精神、心灵的痛苦、折磨和开通、喜悦?在一部名作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多少的秘密故事?这些都是现在和将来对《白鹿原》感兴趣的人们很想了解的事情。

  本书就是对《白鹿原》创作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这一创作过程中展现的寻根性的精神体验,让我意识到“根”是有生命的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用生命去阐释的活的灵魂。面对这一生命化的阐释,作为读者的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来面对、理解和体验,这样我们或许才能在全球化、商品化与功利化的今天,真正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才能坚守一个作家创作的良知和艺术人格。

  在读本书时,我们能感受到陈忠实对于创作的虔诚。他把《白鹿原》的创作,定位于对自我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求,不从俗,非功利。

  在写《白鹿原》之前,陈忠实在农村生活工作了20多年,在一些人看来,生活积累是很雄厚了,写个什么样的长篇都用不完,可他还要进行几年的素材积累。对此,有人感到很不解,就问陈忠实:“你用得着花这么多时间下功夫查资料?你到底想弄啥?”陈忠实在这个有点咄咄逼人的问询里也没有回避,便坦诚相告:“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本书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海明威的这句话,成为了陈忠实借以阐释个人创作历程的形象概括。

  读完全书,让人深深地感到,这本书虽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手记,但实际上,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远比这部小说的写作进程要宽要深。陈忠实以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思考,并以具体的创作体验,使作品的“诞生史”在读者的心目中变得更加可感和真实。那么,让我们开始阅读陈忠实,寻找那些属于《白鹿原》的史实吧。 张光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