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语文教学“被鲁迅”
折射中国教育工具思维
· 鲁迅作品好,还得选得好教得好
· 不被关照 鲁迅仍是教材霸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苏教版编辑余立新
不被关照 鲁迅仍是教材霸主
  “人教版保留的三篇鲁迅作品,我们都有。应该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分量是其他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并未弱化。”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余立新说,他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责任编辑。

  余立新同时强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没有弱化,分量还有所增加。一套教材中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出现频率,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也足以表现出鲁迅先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据余立新介绍,课改以后,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个阶段实施,必修课程只占高中3个学年的前1.25个学年,剩下的为选修课程阶段。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个模块中共选收了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文章;在选修阶段,苏教版选修模块专门设置了《鲁迅作品选读》,这本选修教材共收录鲁迅先生四十多篇文章,目前实验区共有十多万学生选修这门课。从师生反馈情况看,效果良好;另一选修模块《短篇小说选读》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五中全文收录了《阿Q正传》等。基于此,余立新认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没有弱化,分量还有所增加。他同时指出,有人指责高中语文教材出现了削弱鲁迅作品的倾向,很可能他们对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是很了解,目光仅仅盯着必修这一部分。

  

  余立新认为,课程改革后,教材的多样化首先表现为全国的高中语文教材由原先的单一品种呈现为现在的五个品种。各教材根据编写要求,出现某一作家作品的个别调整,是很正常的,不必上纲上线。教材选文已经由以前过多看重意识形态,向语文性、文本性回归。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近50%是新面孔。这意味着教材的新陈代谢,必然导致一些传统的经典篇目出局。

  

  针对一些老师学生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难教难学的问题,余立新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关键看两点,一是教材的编写者有没有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鲁迅作品选出来,二是老师如何来教鲁迅作品。余立新感慨,鲁迅先生生前一直有孤独之感,今天,先生逝去大半个世纪了,我们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鲁迅?又有多少人故意曲解鲁迅?

  余立新举例说,北大著名教授,鲁迅研究大家钱理群先生曾在南京师大附中和北大附中各上了一个月的鲁迅作品讲座,学生的感觉就非常好,师生互动也非常热烈。

  不可否认,鲁迅作品有一些难度,事实上不能也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鲁迅作品课,高中语文阶段开设选修课本身,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考虑到因材施教。

  

  那么,为什么公众会对鲁迅作品的增减如此敏感?余立新认为,这与长期以来鲁迅被偶像化、神圣化有关。余立新认为,把鲁迅放回人间,他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头。他的思想、他的作品、他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都可以研究,可以讨论、可以批评。苏教版在教材选文时,始终把鲁迅放在一个普通作者的角度,并没有刻意考虑篇数多少的问题。让鲁迅不再成为禁忌,让鲁迅回到人间,这不仅是所有热爱鲁迅的人们的呼唤,又何尝不是鲁迅自已的渴望呢!

  余立新还透露,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前篇目基本稳定,进行较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快报记者 黄艳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