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楼市“价涨量跌”要怪货币政策
· 力挺经济适用房尚需制度保障
· 480场会议反“荤段子”的行政排场
· 刑讯逼供所获证据一直被采纳?
· 学习“严惩行贿”好榜样
· “企业工资指导线”可以休矣
· 有名无实的“复读禁令”不如取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楼市“价涨量跌”要怪货币政策
  【财经纵横之叶檀专栏】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连续五个月上涨。其中,3月份环比上涨了0.2%,4月份环比上涨0.4%,5月份环比上涨0.6%,6月份环比上涨0.8%。房价一月一个阶梯,节节向上。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房价上升,成交量在下降。按照中国指数研究院、易居中国、21世纪不动产等机构的调查监测数据,全国各主要城市7月成交量环比集体下挫,以重庆、广州、深圳降幅最明显。在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监测的10个城市中,除重庆外,四大一线城市及杭州、天津、武汉等城市的住宅成交均价都依然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奇怪的市场现象只能用投资与货币政策来解释。

  按照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协会会长聂梅生的说法,今年1-4月是房地产市场触底复苏的阶段,在一系列政策、降价、自住型需求释放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整体价格止跌回稳。可以说,到4月份为止,主要释放的是刚性自住型需求,因此成交量上升而价格上升不快。但到五六月份,房价上涨主要是金融因素推动所致。在流动性放量的带动下,房地产市场资金由紧转宽,投资型购房上升,加上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提前到来,自住型、投资型需求双双旺盛超过预期,由于供给跟不上,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和开发商投资都赶不上需求增速,造成房价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房价快速上涨主要集中于五六月份,此时投资型需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所以投资购房,是担心信贷大规模投放,导致未来货币贬值,因此大量购入房地产以应对通胀预期,这与笔者从市场上调查到的情况非常吻合。

  开发信贷与个人贷款的增加,是房地产上升的两把火。1到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28639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国内贷款6524亿元,增长42.7%;其他资金12285亿元,增长43.2%。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7179亿元,增长35.7%;个人按揭贷款3628亿元,增长78.9%。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4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明显增多,主要是因为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

  上半年销售火爆、信贷增长,导致开发商有了捂盘惜售的资本,他们不必急于回笼现金,即便成交量下降也不会改变开发商与投资者的预期,房地产市场的卖方占据了心理与资金优势。

  Wind数据统计显示,13家已披露中报的房企,2009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为144.23亿元。其中有7家公司现金流由负转正,同比增幅在100%以上的共有8家。受益于楼市销售火爆,二季度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环比上升61.26%,增幅显著。2009年前6个月,万科销售金额307.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7.5%。有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亿。

  不仅如此,与销售量相比,房地产开发并未跟上,这让供给恐慌得以延续。1-7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72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1-6月提高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9.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2427亿元,同比增长8.2%,比1-6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5.5个百分点。

  高房价、低供给与宽松货币,营造出了最好的房价上升预期。为什么工业品价格不涨而大宗商品价格节节上升?为什么居民工资未涨而房价节节上涨?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应是投资市场火爆的根本原因。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