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楼市“价涨量跌”要怪货币政策
· 力挺经济适用房尚需制度保障
· 480场会议反“荤段子”的行政排场
· 刑讯逼供所获证据一直被采纳?
· 学习“严惩行贿”好榜样
· “企业工资指导线”可以休矣
· 有名无实的“复读禁令”不如取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有名无实的“复读禁令”不如取消
  ■公民发言

  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但河南省多所省级示范高中却在大张旗鼓地招收复读生,商丘市一高的一个复读班有学生140多名,被复读生称为“全国最牛复读班”。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实际上,岂止是河南省,全国很多地方都大量存在由公办高中开办的复读班,一个班级多则百人以上、少则七八十人,见证着高考复读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尽管教育部早有禁令,但各个公办高中自有办法予以规避,甚至明目张胆地有禁不止。不得不说,“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一纸禁令早已有名无实。

  教育部的“复读禁令”于2002年出台,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遏制复读人数急剧膨胀,以节省有限的高中教育资源;二是通过禁令将往届高中毕业生“赶”进高校,以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这样的初衷是用心良苦的,却又是脱离“教育国情”的: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加大,一般院校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高考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不再是考上考不上的问题,而是考得好不好、能不能上重点、能不能读热门专业的问题,这一“教育国情”让复读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眼下我国民办教育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根本难以承担起复读生及其家长的厚望,难以占领巨大的复读市场。

  寄希望于通过“复读禁令”将往届高中毕业生“赶”进高校,其实是大可商榷的,毕竟,选择复读是高中毕业生的正当权利;而禁止公办高中开办复读班也显然无助于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因为,即使阻止考生进入公办高中复读,也无法阻止他们参加两次或多次高考;至于节省高中教育资源,我们知道,所谓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钱”字,公办高中通过开办复读班盈利,弥补办学经费不足,有何不可呢?高中教育毕竟不是义务教育,只要收费合理并且用之于教育,就不是什么坏事,更关键的是,公办高中开办复读班,满足了广大复读生及其家长的迫切需求,它并没有产生什么社会矛盾,也没有导致什么教育问题,何必去禁它?针对公办高中的“复读禁令”,可以明确取消了。

  (晏扬)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