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高考一结束,他就去工地铺管道
· 一上午敌机追着他轰炸三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上午敌机追着他轰炸三次
  原南京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军讲述上甘岭战役中冒死搬援兵的经历

  自从快报开通寻找上甘岭战斗英雄的热线后,接到大量提供新闻线索的电话。记者从曾经参与编写《十二军军史》的“临汾旅”政治部干事刘跃清处了解到,原南京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军,当年以十二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的身份,也参与了上甘岭战役。

  在南京中山东路的家中,张老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那段血与火的经历……

  任务途中一上午被敌机追着轰炸三次

  1952年11月3日,朝鲜,白天,天气晴好,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一辆美式吉普车正在疾驰。吉普车的副驾驶位子上,端坐着一位年轻的志愿军干部,他便是年仅十八岁的张军。他紧抿着嘴唇,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因为,在他身后,越过高高的五圣山,他的战友们正在山前两个原本无名的小高地上浴血奋战,那里,便是上甘岭。到此时为止,激战已持续多日,阵地的反复易手,不分昼夜的进攻防守,已经让上甘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烈士的鲜血。

  在朝鲜战场上,敌人的飞机肆无忌惮,对每一辆车、每一个人都不放过,穷追不舍地炸。为避免伤亡,我军的惯例是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是什么紧要的事情,让张军冒着危险大白天行动,而且目的地还离上甘岭越来越远?

  就在这时,只听得远处一阵枪响,吉普车驾驶员一激灵,喊了起来:“飞机,敌人的飞机又来了!”说时迟那时快,伴随着嗡嗡的响声,一架美军飞机钻出云层,向着吉普车做出俯冲动作,疯狂的子弹也从天上激射下来,打在地上,尘土飞扬,清晰地显出痕迹来,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土龙,而且离吉普车越来越近。

  眼看这土龙就要咬上吉普车的后部,危急关头,驾驶员猛打方向盘,车子一歪一扭,惊险无比地躲了过去。不等飞机一个大盘旋调头回来,张军已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附近的山脚下藏起来,人也下车做好了隐蔽。

  等敌机离去之后,惊魂稍定的驾驶员对张军说:“张参谋,美国人的飞机一上午就炸了我们三次,这样下去,不但完不成任务,而且咱俩都有可能‘光荣’。”

  听到这话,张军很生气,眉头都皱了起来。张军很熟悉这个驾驶员,他原先是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参加过远征军,去过缅甸,是国民党军一位师长的驾驶员,后来在成都战役中解放入伍。他的驾驶技术无可挑剔,不然也无法接连三次躲过敌机的攻击,但在个人意志方面还是有些软弱。

  “走,一定得走!就是再危险,也要往前走,死了是一回事,没有完成任务是另一回事。”张军的语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吉普车又摇晃颠簸着离开了。坐在车上,张军的思绪一会儿飘到身后那惨烈的战场上,一会儿又飘到遥远的鸭绿江对面……

  整编换装时战士们都高兴坏了

  张军的老家在安徽芜湖,1949年参军入伍的他,先是进入二野军大三分校学习,之后又跟随大军进军大西南。

  1950年12月1日,十二军奉命作为第二批作战部队赴朝参战。在此之前,部队已经分散开来,正在执行剿匪任务,而同时,军部又在办川东军大,得到命令后,部队迅速开始集结,坐船沿江而下,先到了武汉,然后换乘火车到了河北,开始整训、动员、换装。

  张军清楚地记得,更换装备时,战士们都高兴坏了,原先他们手里的武器,还都是解放战争中缴获来的,算不上多好,

  而这次换的,重机枪以下的轻武器全换成清一色的苏式装备,有三棱型枪刺的水连珠步枪,有转盘冲锋枪、轻机枪,并配备了手雷和爆破筒,看着就让人眼热。各步兵团都成立了炮兵营,下辖57无后坐力炮、一二○迫击炮和高射机枪各一个连。不过武器是装备了,但缺乏训练,那时的高机连,连打飞机必须采取提前量都不知道,因而入朝后很长一段时间,老是打在敌人飞机屁股后面,就是打不着飞机。

  而此时,部队团以上的军事主官,也在兼程从南京赶来,此前他们的身份都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热播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在解放后就是进入这家军校学习的,朝鲜战争爆发后,这里许多的学员又回到老部队,带兵去了朝鲜。

  十二军整编完毕,在1951年3月跨过了鸭绿江,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在参加上甘岭战役前,部队刚刚打完第五次战役,接到命令撤下去休整,当时他们的阵地,和上甘岭就隔着一条大沟,就在这时,上甘岭战役爆发了。

  亲眼目睹十二军临危受命的那一幕

  短短的七天七夜,上甘岭承受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撼击。若干年后,当张军也参与主持编写《十二军军史》时,一段段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防守阵地的十五军四十五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向军里报告伤亡情况时,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失声痛哭。部队的伤亡实在太大了。

  四十五师除了女同志没有上去,勤务人员全部上前线了,师长崔建功的警卫员上去了,师部理发员也要上去了。理发员上去之前,对容颜憔悴的崔建功说:“师长,我再给你理一次发吧。”理发员一边理发一边掉眼泪,才理了一半,部队就要集合上阵地了,给崔建功留下一个没理完的头。

  就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兵团的首长准备把已打了一年阻击战、刚刚下阵地休整的十二军拉上来。

  11月3日,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接到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的命令,让他去兵团总部接受任务。李德生立刻带上作战参谋张军赶往兵团部。

  “我亲眼目睹了李德生临危受命的那一幕。刚到兵团部,我就觉得气氛特别严肃,王近山讲话时的语气也特别沉重,看来情况确实紧急。兵团部的命令是十二军准备全军投入战斗,成立前方指挥部,由李德生负责。”时光流逝半个多世纪,张军对当时发生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冒着生命危险追回撤往后方的部队

  一出指挥所,李德生就对张军说:“情况你都知道了,你立即带上命令回军部,迅速截住部队!部队多走一天就远离前线一天,你坐车去追,尽快截住他们!”

  张军回到军部,便火急火燎地执行追回部队的任务。有的部队还能用电台联系上,但有三个主力团,一○○团、一○六团、一○三团一直联系不上。张军找了辆车,开始拼命追赶部队。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张军每到一个山沟,就下车去看看部队是不是在里面宿营,途中也不知道下了多少次车,钻了多少次山沟。终于,下午四点时,突然在一个沟口发现拴着一匹马,张军眼睛一亮,心想,这里一定有情况。果然,就在这个山沟里,张军找到了休息完毕正要行军的一○○团。

  晚上,张军还想一口气把另两支部队也找到,可一路上黑咕隆咚的,车子根本不好开,张军只好守着路口板等。等了半天,过来一群战士,张军扯着一个人就打听人家是哪个部队的,可那战士只回答“我是三连一班的”,根本不说他是哪个团的。再问别人,回答是“二连三班”,还是不说属于哪个团。原来在战争年代,战士的警惕性都很高,保密意识很强。这一夜,张军无功而返。

  第二天,太阳还没露脸,张军不要那个驾驶员开车了,换乘一辆三轮摩托车,又重复着昨天的一幕。在一个山沟里,张军找到了一○三团,随后带着一○三团团长王西军一起乘这辆摩托车到兵团部接受任务。一路上,敌人的飞机又像讨厌的苍蝇追着炸,为躲避敌人的飞机,摩托车连人带车翻到了沟里,幸好都没受重伤,只是把那位主力团团长的腰给闪了,疼得他直冒汗。不过时间紧急,张军和驾驶员合力把王西军抬上摩托车,继续赶路。“一路颠簸,到兵团部的时候,他的腰居然差不多好了。”张军说。

  同时,一○六团被另一个作战参谋截住了。

  半个世纪后的想念

  十二军开上上甘岭后,局面很快稳定下来。回忆起当时情景,张军说:“十二军本就擅长小兵群作战,而且在第五次战役中,战士们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坑道战,朝鲜战场上的坑道战,就是源于十二军。这两样本领,在上甘岭的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九十一团还有一个战士,创下了一人一天歼敌280多人的战绩。”张军说的这个战士,名叫胡修道。上甘岭战役之前,胡修道还是个新兵,只训练了一下立正稍息,又学着放了三枪,就投入到这血与火的战场上。各连上阵地后,对每个新兵都指定老兵进行传帮带,采取“一看,二打,三带”的做法。战斗开始时,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地,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旁给他指导;第三次,新兵就成为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了。就这样,胡修道很快成长起来,并获得了志愿军总部授予的“特等功臣”“一等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方面还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金星英雄的故事在部队中传开了。

  时至今日,每次忆及十二军的老战友,张老总是一阵阵唏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渴望见到还健在的那些战友,“每得知一个人的消息,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去看看他。可惜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前两年,我才辗转得知一个战友的消息,可一直没找到联系方式,我托人去打听,可盼啊盼啊,最后等来的却是一张讣告。那张讣告,我还一直留着,算是另一种想念吧。”    快报记者 白玉磊

  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致电快报

  我们愿帮英雄一起圆梦

  快报“寻找上甘岭战斗英雄”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反馈如潮水般涌来。

  宜兴的林女士打来电话,认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快报推出这样的报道,提醒了我们,别忘了前辈们是怎样保家卫国的,“那么惨烈的战争,如果没有一股精神,谁能坚持下来?我们这代人就应该重获这种精神,好好想一想,新时代的上甘岭精神到底是什么?这才是给国庆的一份最好贺礼。”

  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主任王建丰近日联系快报,主动提出了为“寻找上甘岭战斗英雄”活动出谋划策的愿望。王建丰告诉记者,当年在上甘岭作战的第十二军属于今天南京军区的建制。57年前,十二军将士在关键时刻,放弃休整开赴上甘岭,在阵地的反复攻守中,他们将年轻鲜活的生命留在了那里。因此,看到快报寻找上甘岭战斗英雄系列报道后,编研室立即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并专门召开了部门会议。

  “上甘岭战役的死亡率是惊人的,能够活着走下阵地的战士为数不多,而经过57年的时间还健在的就更少了。‘王国川们’都已是古稀之年,他们提出想见老战友的愿望是多么的质朴,快报在短时间内就响应起来,我们就更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王建丰表示,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中的史料和人力资源,帮助快报,帮助“王国川们”寻找上甘岭战役中的老英雄们,“这不仅仅是圆一个志愿军老战士的梦,更多地是圆所有为祖国付出心血的英雄的梦。我们应该告慰英雄们及他们的后代、亲属,人民从没有忘记他们,军队,更不会忘记他们。”

  快报记者 张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