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原云南省麻栗坡县委书记赵仕永受贿落马,他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
(8月4日《中国新闻网》)
之前,我们已听到过不少腐败逻辑雷词妙语,诸如善解人意的“收钱是为了使送钱人踏实”、自定额度的“每次最多收10万元人民币,数额太大睡不着觉”、欲语还羞的“我脸皮薄,人家硬送,我不好意思推辞”、体恤下级的“收钱是为了上下级之间搞好关系”、得好卖乖的“有很多女人喜欢自己,我也没办法”等,而今,“温和腐败”又将“腐败逻辑魔鬼词典”的词库锦上添花,功不可没。
当然,赵仕永的发明还不仅于此,其灵活运用县委书记的“协调决策权”、“过问指示权”,既为地方谋利,为行贿者办事,又为自己捞钱,这一举三得的“好”事,比起他所称的“暴力腐败”来,确实有一定的迷惑人心之处。其一,当下贪官屡见不鲜,温和腐败,的确能在某些时候收获一定的理解与相对合理性;其二,有些官员越来越把官场当江湖,传统酱缸文化内藏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江湖观念成为一些官员的为官宗旨。
赵仕永的自我辩护,反衬出时下腐败动机的复杂性与一些地方官场畸形的严重性.对于这形形色色的腐败病灶,已不可能再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案解读来验证临床药方了。它需要以财产公示制度来一场官员潜规则暗操作巨额敛财的大曝光,以严刑峻法来一场官员去莠存良的大洗牌。(杨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