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能耗降幅”比GDP增幅更重要
· 工资可以负增长为企业“道德减压”
· “温和腐败”可入官场魔鬼词典
· 缓解土地危机是解决高房价的核心
· “门诊小病可报销”一举多得
· “负增长”的真实穿透“被增长”的虚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8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负增长”的真实穿透“被增长”的虚无
  表面上看起来,广东省人社厅公布了一条很不讨喜的工资指导线,虽然并不要求企业强制执行,但在网上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人们的愤慨在于:既然政府部门都允许工资负增长了,那老板要减薪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这样的担心当然可以理解,钱袋子向来都是大家最敏感的地方,广东私营经济历来发达,工资指导线对企业主和员工来说,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但换个角度去看这个“允许负增长”的工资指导线,你也许就会觉得,这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数字,至少可以不再让我们陷入虚无的“被增长”,它的真实,虽然有点残酷,但却难能可贵。

  数字向来都是最容易被注水的,无论是引起“被就业”感慨的高校就业率,还是不包括私营企业和农民工的“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这种失真不仅会让那些“被增长、被就业”的人焦虑不已,还会营造一种“工资猛增、就业率喜人”的幻像,如果决策者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物价、最低工资线、高校招生规模等方面的调整,那简直就是一种灾难。

  数据之所以要注水,之所以要选择性失真,是因为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需要这些数据,需要这些数据背后虚无的政绩。“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虽属老生常谈,但却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潜规则。以此来看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允许负增长”的工资指导线,你可以轻易地看出,建立在沙地上的政绩不再是政府部门发布数据的指引,只有真实的社情民意,才是政府数据唯一的依托,这实在是对既有潜规则一种质的突破,需要舍弃既得利益的巨大勇气。发布好看但失真的工资指导线是一举两得的事——既可当做政绩,又可取悦广大私企员工。但现实却注定是与好看的数据脱离的,金融危机之下,各行业受影响都不小。这个时候如果固守虚无的工资高增长,一方面无异于戏弄广大企业员工,另一方面也会激发企业主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员工们会质问老板:政府的工资指导线定得这么高,我们的工资怎么没涨?你看,实事求是的“负增长”,远比粉饰太平的“被增长”要可贵得多,它不是官员政绩意志的产物,也不会误导决策。它带来的些许痛感,正是政府、企业、员工消除疑惑增加信任的粘合剂。

  广东“工资允许负增长”,带我们走出了数字迷宫,“负增长”的真实消弭了“被增长”的虚无,对政绩的焦渴让位于对现实的关照,没有理由不给点掌声。

  (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