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268株古树名木换领“身份证”
· 争车位
· 江宁滨江开发区将建垃圾再生厂
· 地铁二号线少移875棵行道树
· 43家上黑榜 38家是纯净水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宁滨江开发区将建垃圾再生厂
  快报讯(通讯员 杨诚刚 记者 李蓓超)2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后就成了1吨可用于发电的燃料。苏北盱眙县刚刚建了一个这样的垃圾再生厂,昨天南京市环保、市容部门远赴盱眙,为即将在江宁滨江开发区投建的同类型垃圾再生项目取经。

  在盱眙这家生物资源再生厂,记者看到,菜叶、塑料制品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程序,最后变作深棕色的粉末,再压制打包。这家资源再生厂副董事长张连发曾是南京副市长,早在1995年就与垃圾再生处置结缘,在他眼中,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张连发告诉记者,使用这种垃圾处理设备,一般2吨的生活垃圾就可以生产出1吨可用于发电的燃料。

  据了解,目前在盱眙试运行的这种“垃圾资源化系统”,每天可以处理盱眙20个乡镇包括县城在内的近300吨生活垃圾,经再生后可出产160到170吨燃料,再送到洪泽一家生物燃烧发电厂。“每收1吨垃圾盱眙县政府还要给我们50块钱,我们处理的成本是每吨100块,2吨垃圾变1吨燃料买出去时146元,应该说还是盈利的。”

  接下来,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就将有一个这样的垃圾再生资源厂,处理规模更大,还包括一个生态发电厂。“原来是一座火力发电厂,但现在因为污染改成生物制电厂。我们把垃圾做成可燃产品给电厂,尾气就很少了。”

  记者了解到,南京现在一天的生活垃圾量超过了4000吨,而目前所有的垃圾处理都是按照传统的填埋方式来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受到市民的广泛质疑,因此如何突破这两种处理模式、实施生化处理后再利用一直是环保以及市容部门关注的资源利用方式。

  垃圾处理除了焚烧究竟有没有新思路?江宁滨江开发区的垃圾再生项目究竟会不会走出一条垃圾处理的新路?市容部门表示,江宁的垃圾处理技术将通过招标来确定,目前仍处于新技术的探索研究阶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