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块肉让“蹲着”走路的他成厂长
·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使少女像老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块肉让“蹲着”走路的他成厂长
  杜子均指导妻子编织凉席

  他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路靠爬,最爱吃肉。6岁那年,父亲夹给他一块肉,“威胁”道:不找活路,别说肉,饭都吃不上!为了这块肉,他学会“走”路,学了手艺,办起竹席厂,还成为当地水竹凉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为工人打扇

  19日上午,四川开县中和镇三合场外竹席厂非常闷热。

  厂房内,“身高”不足一米的杜子均蹲在地上,额头的汗水迷糊了双眼,背上的T恤汗湿一大片,正来回吃力地为四五个工人打扇。

  “厂长打扇规格高哦!”“身上发热心头凉啊”……工人们越这样议论,杜子均打扇的劲也就越大。竹席厂平时有50多名工人,入夏后,杜子均留下几名工人准备材料,其余的回家生产。

  这么热怎么办呢?6月底刚搬进新厂房,杜子均手头紧,但还是挤出500多元钱,当天下午就为每位工人添置了一台电扇。

  一个几乎靠爬的人,怎么当上了厂长?杜子均说,感谢父亲40年前筷子夹起的那块肉。

  一块肉的“威胁”

  1963年,杜子均出生不久,因高烧得了小儿麻痹症:右手、左脚失去知觉,趴在地上,全靠右脚蹬地前倾、左手撑起身子匍匐前行,肘关节、膝盖、屁股常常磨得皮开肉绽。

  杜子均什么也干不了,却特别爱吃肉,但家里穷,难得吃一回。6岁那年,父亲杜之堂用一张竹席换回一坨肉打牙祭。父亲夹了好大一块肉送到杜子均嘴边,看着他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好吃吗?”杜子均点了点头,父亲眼睛湿润了,“威胁”他:“你这样子书是没法读的,不找活路,别说肉,饭都吃不上!”

  “当时杜子均没意识到这话的分量。”但是,由于趴在地上的日子实在难受,杜子均挣扎着想站起来,却一次次倒下。最终,他没能站起来,但学会用左手提着没有知觉的左脚抬腿,然后右脚跟进,一步、两步……他能在地上蹲着行走了!

  “能走路我就能做事。”7岁时,杜子均对做篾活产生兴趣,学着父亲的样子编织竹席。划破了手指、坐得屁股起茧、腰杆弯得酸痛,他都不在乎。9岁那年,杜子均靠独有的左手做出人生第一张竹席。

  “能变成钱了。”看着这张竹席,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头,欣慰地笑了:“均儿,这辈子饿不死你了。”

  那一刻,杜子均耳旁响起父亲那句“威胁”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杜子均的竹编技艺越发精湛,常人一月最多做20张篾席,他能做到30张,并且质量好、艺术感强。

  “想吃肉就吃肉。”那时,一些政府干部月工资不到40元,杜子均一月能挣150余元;很多邻居还住茅草房时,他家就开始翻盖青瓦房了。

  残疾人当厂长

  1986年,开县县城办了个红旗工艺厂生产篾席,杜子均打算去开开眼界。父亲觉得他吃喝拉撒都要照顾,进厂简直是笑话。后来,杜子均悄悄进了城。

  厂里负责招工的一见他,便委婉地说没场地了,让他下次招工再来。

  见对方以貌取人,杜子均有些不爽,觉得不露一手就走,实在不解气。他请求负责人先面试。破篾、除青、编织……杜子均单手上下动,篾块轻盈飞舞……一场面试变成全厂职工的现场观摩,本想来看笑话的人们不禁发出一阵惊叹。最后,杜子均留了下来。

  进厂一年半,杜子均摸清了篾席的原材料以及生产、销售渠道,掌握了生产管理技术,然后回到三合老家办起自己的竹席厂。

  半年后,杜子均的竹席源源不断销往上海、湖北等地,之后又把大把的钞票赚回来。人们打消了顾虑,工人一下子从9人增加到50多人,工人月收入1000余元。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兴的机械竹条席、麻将席逐渐取代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水竹凉席。三合当地23家篾席厂先后关门,杜子均何去何从呢?

  “为了那些曾经质疑的目光也要做下去。”杜子均选择了坚持。现在,杜子均的竹席厂每月还能生产100张篾席,实现收入4万元。去年,他还收获了爱情——在厂里做工的彭祖玉喜欢他并嫁给了他。

  凉席也是文化

  今年6月18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开县水竹凉席沉默缺位,让旅游人士扼腕叹息。原来,这水竹凉席被誉为“开县三绝”之一,有百年生产历史。

  现在,杜子均成了当地唯一还在正常编织水竹凉席的民间艺人。7月初,开县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门,将杜子均确定为开县水竹凉席传人。

  现在,杜子均认识到,水竹凉席不只是谋生的技艺,它还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水竹凉席的传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把产业做大、将文化发扬下去。上月22日,杜子均的竹席厂搬进新厂房,水竹凉席由手工作坊向工厂化、工艺化生产迈进。

  “水竹凉席不再是用来睡觉那么简单。”杜子均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山水、人物、名家字画、飞禽走兽等各种图案呈现于水竹凉席上,它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张文化名片。

  吃午饭时,杜子均夹起一块肉,若有所思。他说,人生很多事请兴许需要“威胁”才能做好,就像自己和自己坚持做的水竹凉席,如果没有父亲筷子上那块肉的“威胁”,肯定没有现在的一切。

  据《重庆晚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