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把陈同海免死的立功表现拿出来晒晒
· “清华富豪导师”身后的精神废墟
· 对捂盘开发商不查处就是纵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清华富豪导师”身后的精神废墟
  ■热点纵论

  湖北29岁市长周森锋不久前被指涉嫌论文抄袭,曾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现在又有最新消息称,周森锋在清华的研究生导师刘洪玉教授是个年赚千万的“富豪导师”,有分析指出“导师刘洪玉只顾赚钱和外出讲课,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指导学生撰写论文”。(7月15日《广州日报》)

  这个清华的“富豪导师”到底有多富呢?报道中说,传言此人仅仅作为搜房网的隐形股东,利用为网站炮制各种毫无学术水准的排行榜,然后向拿奖的房地产开发商索取赞助费和证书费,这几年就捞了5000万。

  如果传言属实,那刘洪玉教授真是混得风生水起了——穿梭于学界与商界之间,一边拥有导师学者的崇高名望,一边是年入千万的成功富商,真是名利皆不误。我不知道,这样的“富豪导师”会被学界视为是一种耻辱,还是为一些导师奉为追求的标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富豪导师”直接昭示着,当前高校学术精神品格与学界道德人格已经处于坍塌状态。

  能够挖出这个“富豪导师”,无疑得感谢周森锋,这大抵也算是一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由此也不难想象,在学界也必然隐藏着更多的“富豪导师”。这样热衷于捞钱的导师们,又怎么可能守着书斋,潜心于学术研究呢?他们又怎么可能在指导和培养学生时尽职尽责呢?这样极度趋利化的导师又怎么可能真正肩负起传承学术文化的重任呢?

  “中国的有些学者不是缺乏智慧,而是没有良心”,这是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曾说过的话。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并不是在搞学术研究,而是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极度趋利化已使他们离心离德,让他们不惜制造种种不负责任的“专家观点”,使自己成为被商业利益豢养的传声筒。比如“富豪导师”制造的那些毫无学术水准的排行榜。这种行为,意味着这些专家学者连赖以安身立命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失守了,自然也就不可能背负起社会赋予他们的公共责任了。

  这实在是当下中国学界的真正悲哀。在商业化浪潮中,连清华这样的名校也会出现如此疯狂的“富豪导师”,也就不难想象当前很多高校是如何泥沙俱下了。对于“富豪导师”这一学界极度趋利化的丑陋标本,清华大学是安之若素呢还是会借此来一次整饬?我知道,清华是有所仰仗的,他们在行政级别与教育资源上已经占足了便宜,这让他们拥有像垄断寡头那样的地位,很可能只管自己捞得盆满钵溢,哪管他人洪水滔滔。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是清华一家的任性与傲慢,而是中国学界行政化、商业化的一种表征。如果没有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中国学界在学术精神与操守方面就会彻底坍塌,最后只能让无数人在精神的废墟上唏嘘慨叹。(单士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