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常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提前批次落选考生明复征志愿
· 猪肉批发价涨了5毛 零售暂时变化不大
· 险!20只煤气罐纷纷滑落大货车
· 6月份CPI
· “我们俩脸型特别像应该是兄弟”
· 周末阵雨多
高温小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俩脸型特别像应该是兄弟”
来自山东的几位游子昨日来常圆寻亲梦
  他们刚刚出生就被抱走,50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昨日,来自山东的几位年近半百的江南游子来到常州,靠着仅有的一丝线索,圆寻亲之梦。“即使希望很小,我也要继续下去,直到找到我的亲生父母为止”寻亲团的孟凡美坚持表示。

  成不了亲人,仍然可以做朋友

  今年50岁的高爱同,凭着相同的血型和近似的出生年月,昨天特地从山东淄博赶到了常州,一天一夜的火车,终于迎来可能相认的常州亲人。据高女士介绍,在前不久天宁区的寻亲会上,她的个人信息,让湖塘镇史杏英一家似乎找到了当年送走女孩的一线希望。

  史进海今年50多岁了,是史家的小弟,他依稀记得自己10多岁时,父亲决定送走妹妹的那一天。“那时候妹妹刚满月,父亲在襁褓里写上了出生年月和妹妹的姓名史来英(音),把妹妹送去了育婴堂。”当时自己也是个孩子,做不了主。现在父亲已去世20多年了,母亲刚刚去世4个月,找到妹妹成了父母的遗愿也是全家人的心愿。

  两家人经过照片比对,史进海指着三个姐妹眼睛说:“你看,姐妹几个的眼睛都长得不一样,不像是一家人。”史进海有些失落地摇了摇头说,“很失望!不是我家的小妹。人海茫茫,我们真不知道去哪里找她。”当高爱同决定踏上回山东的旅程时,姐姐史杏英拉着高爱同的手说,“成不了亲人,我们仍然是朋友,今天请您一定到我家做客。”

  看见别人找到亲人仿佛有了希望

  别人都是有目的地寻亲,而坐在一旁的袁恒凤和孟凡美却在大海捞针。据袁恒凤介绍,1961年4月,她被丢弃在无锡火车站,后被山东沂源的养父母收养。“我连我出生日期和地点都不知道,寻亲就像大海捞针。”袁恒凤一度哽咽,“我已经来常州3次了,去过无锡1次,常州这里成功了好几对,能找到的机会好像更大一点。看着别人找到了亲人,心里有点酸溜溜的,但感觉至少有了一线希望。”

  另一位寻亲者,孟凡美老家也在江苏,1959年春天,从某孤儿院集体被送到了山东淄博,后被人抱养。即使她如今生活比较富裕,但仍然不放弃寻亲之梦。

  我们俩脾气性格都挺像的

  刘同勇在寻亲信上这样写道:“我来到淄博已经半个世纪了,我日日夜夜思念我常州的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经过领队人崔恩杰的牵线搭桥,刘同勇这次来相见的是家住金坛市的尹罗庚。刘同勇说,“我和尹先生已经打了七八次电话了,感觉性格脾气都挺像的”。胖胖的尹罗庚和瘦高的刘同勇外表长得一点都不像,但尹先生拿出年轻时候的照片,“你看这是我20多岁的照片,和刘先生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对比,我们都是招风耳、大鼻子,脸型是不是特别像?”据尹先生介绍,看到刘先生的照片,村里人都觉得他像严先生家里已经去世的兄弟,脸型也像母亲。“感觉上有八九成的把握了,这次应该不会错。”要不要再去医院做个鉴定呢?我们善意的提醒,尹罗庚却表示,“我们已经盼了50多年了,找了半个世纪了,当然不去医院做鉴定了,我们一家的心愿已了,刘同勇就是我的亲弟弟。”

  每年来常寻亲的至少有三四十人

  常州市原孤儿院院长张主席向我们介绍,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苏受到自然灾害和洪水影响,人多地少的苏南地区人们生活十分窘迫,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孤儿院。一时间常州福利院收了很多孩子。根据当时的政策,常州地区的孤儿主要送去山东和河南安置。据常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郭祥九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襁褓中的婴儿,现在已年过半百,思乡之情日甚,很多人来常州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原始资料无从寻找。每年来寻亲的至少有三四十人,民政部门在其中牵线搭桥,经过几十年的寻亲之路,有的寻亲双方看上去非常像也就认作自己的亲人,不再寻找了。

  孙羽霖 刘劲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