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石首政府为何不做“第三方”
· “楼脆脆事件”,专家且慢断言是天灾
· 调查房价成本的大好机会
· 住房问题并不是只剩下房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楼脆脆事件”,专家且慢断言是天灾
  【中国观察之鲁宁专栏】

  27日早上,上海市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已接近完工的13层商品楼突然整体倒塌。所幸,事故发生时恰逢清晨,建筑工人还没上班作业,只有一名工人被压身亡。最新的消息是,出事楼盘开发商的开发资质已过期,近400名该楼盘业主也开始登记退房。

  通过电视和网络,全中国的观众和网民都惊闻该幢商品楼倒塌系地下承重桩折断并被连根拔起所致。令人震惊并不可理喻的荒唐现象是,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那么一幢大体量高层商品楼,除了分布密度明显不足的圆柱型承重桩之外,居然没有整体的钢筋混凝土连体承重平台予以支撑。

  27日和28日恰逢双休,休息在家的人们都在议论这宗近乎于离奇的商品楼倒塌事件。人们一方面庆幸该倒塌楼宇尚未交付业主居住,否则上海市领导层将难以向社会作出交代;另一方面,上海已交付业主、或正在施工的高层商品楼宇有数千幢之多,这些楼宇的地基会否也存有豆腐渣嫌疑?

  27日当天,上海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从即日起,对全市在建的高层楼宇进行质量安全普查。建筑安检警钟嘶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此举亦增加了住在高层商品楼宇的业主们普遍担心……因为它所释放出的一个间接信号是,沪上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对普遍的高层商品楼宇的质量安全心中缺乏足够底气。

  坦率说,从地质勘探、基础设计、专业审核、施工监理、工程验收,上海以往及当下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置于全国范围,就完善和规范程度言,都应当打高分。问题是,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有否真正履职,具体办事的官员和专业的“第三方督工”,是否被无良开发商的贿赂所击倒?

  上海商品房“相对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大多数市民买一套商品房往往倾全家之所有积蓄,倘若所买房子本系豆腐渣,政府如何面对市民和舆论?假如所买房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命关天政府如何向社会作出交代?

  有鉴于此,事发当天上午,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作出严厉批示,责令市政府相关部门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依法公开严肃处理。

  众所周知,查清事故原委须走必要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是据沪上媒体报道,在调查适才开始之机,不少建筑专家已纷纷站出来“抢话筒”,先入为主地揣测倒塌事件的可能原因分别是:高填土引起地移位;附近开挖地下停车场施工坑破坏了地基平衡;特殊地质——楼盘附近岸边存在一些旧有河道(暗浜)导致倒塌等等。

  笔者以为,听到调查组已开展工作,真正讲职业操守、讲人格的专家,此时不但应该出言谨慎,压根就该谢绝媒体的一切采访,在事故调查原因公布前坚决禁声。否则,甭管专家的看法是否独立,是否靠谱,在公众眼里均有为该事故的某些利益攸关方辩解、减责、洗白之嫌疑。

  公民社会大兴“公民表达”之风,专家也是公民,没有人剥夺专家的表达权。但就重大事故,当专家没被邀请参加调查组,务必在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后再来行使表达权,此时,有的是空间和时间让专家行使表达权,倘若专家有勇气,质疑政府的调查报告有问题,倒是可以言而无忌。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