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阅读周刊·文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面条史话
· 谐音的误会
· 险些玩掉一个国家的小人
· 杨门其实无女将
· 三长两短是什么意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面条史话
  面条是一种全世界人民都很喜欢食用的传统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足以令我们自豪的是,面条是我们中国人最先发明的。

  先祖却是“饼”

  面条的故乡在中国,但早时的面条形状却是很难被称之为“条”的。当时,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即下到锅里去煮,故又称之为 “煮饼”、“大溲饼”。由于它在烹制方法和配料上同今天的过水面、热汤面相类似,所以我们仍然将它视作面条的前身。如果从有史料记载的汉代算起的话,面条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末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记有“素饼”,古代学者也有认为是面条的。

  晋代时,“煮饼”又名“汤饼”了,而且“汤饼”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唐、宋时代,当时与“汤饼”一同扬名的还有“汤玉”、“水面”等。魏晋时期出现了“水引饼”,这是一种长一尺,“薄如韭叶”的水煮面食,类似今天的宽面条。唐时叫“不托”、“不饪”或“蹲饪”,而且从唐代起,就有了过生日吃面条的习俗了。《唐书·列传·玄宗皇后王氏》记载:“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

  晋时束暂作有《汤饼赋》,对汤饼大加赞赏:“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动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最为。”汤饼可解冷御寒,是冬季的美食。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有“东坡食汤饼”的故事。程大昌的《演繁露》中指出:“古之汤饼皆手持而擘置汤中,后世改用刀儿,乃名不托,言不以掌托也。”《新五代史·四十·李茂身传》记有:“朕与六宫皆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

  回归“真面目”

  人们喜欢食面条,在面条的形状、配料、汤水上变出了很多花样。唐代人食用“汤饼”,要用筷子将其挑起,这也从侧面说明,面条在此时已发展成为 “条”状了。唐代出现了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以及多用于食疗的“素饼”。杜甫就很爱吃槐叶冷淘面,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然欲无。”

  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起来,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见于史料记载的面条类食品有:“梅花汤饼”、“五香面”、“八珍面”、“三鲜面”、“百合面”、“鹅面”、“大澳面”、“淹生软羊面”、“素面”等。由于面条在宋代已经成为大受欢迎的大众食品,故在民间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即生了小孩后的第十天举行一次“汤饼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面条,以示庆祝。

  宋代有一种“梅花汤饼”,其做法是:用白梅花、檀香末浸泡过的水和面做成薄面皮,再用梅花状的铁模子压成一朵朵“梅花”,煮熟后捞入鸡汤中,汤鲜“花香”。“五香面”是用椒末、芝麻、酱、醋、煮虾的鲜汁,和面粉拌在一起,擀薄、切细,下入锅中。“八珍面”中有鸡、鱼、虾肉、鲜笋、香菇、芝麻、花椒与鲜汁共八种。

  元明时期,面条兴盛不衰,制法渐多,品种也丰富起来。元代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初的刘基还记下了八种面条的制法。清代面条的新品种更是层出不穷,乾隆年间,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焖烧的“伊府面”,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又有“新发现”

  我国科学家最近的考古发现,把面条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科学家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状物质,最长的有50厘米。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断定这碗“面条”已经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比人们以前推测面条产生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他们又通过分析当地的植物化石和硅土,断定这种面条是用当时中国西北种植的两种稷做成的。他们认为,当时的面条是直接将面团扯成条状的,可以说是现今拉面的始祖。

  俗话说:“一面百样吃”。一碗普通的面粉,在庖人手中,可以做成擀面、揪面、压面、拨面、溜面、擦面、拉面、剔面、抿面、削面等数百种花样。除了煮着吃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风味和爱好,炒着吃、焖着吃、烩着吃、拌着吃、炸着吃、蒸着吃,还可以配上各种不同的浇头,真可谓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方便面溯源

  许多人都以为,方便面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方便面的发明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曾任扬州知府的伊秉绶。

  伊秉绶的府上经常宾客盈门,家中厨师深感应接不暇。为此,伊秉绶想出一个妙招儿。他让人将面粉和鸡蛋掺水和匀,擀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收藏起来,客人来时只需取出面团,放入碗内,用开水一冲,再加入佐料,便成了一碗爽滑可口的面条,用以招待零星来客十分方便。此法一出,人们纷纷效仿,并将这种方便面称为“伊府面”或“伊面”。

  方便面的红火还是近50年的事情。1971年,吴百福研制成碗装方便面,但当时的日本市场上,一个袋装方便面售价为30日元左右,而碗装方便面是袋装方便面价格的3倍,促销效果很不理想。日清公司不得已把碗面低价卖给了自卫队和警察局,让他们在出外执勤时食用。

  1972年,日本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各电视台纷纷进行实况转播。电视观众看到,在寒冷的案发现场,警察们吃的竟是热乎乎的碗面——这就是刚刚上市不久的那种碗装方便面。由于这个实况转播的收视率高达70%,意外地出现在屏幕上的方便碗面一下子老少皆知,销量随之骤增。为了表彰吴百福对食品工业的杰出贡献,日本政府于1982年授予他“方便面之父”瑞宝勋章。

  必说意大利

  说到面条,不能不提意大利。

  意大利有句俗话,“吃一餐烂面,结一世仇怨。”说明意大利人皆喜硬面。意大利面条所用面粉与一般面粉不同,质地极细而白,且拉力颇强,故而制成的面条很有韧性,面条煮出后不断折不烂条不烂糊,总是条条筋骨,因而意大利面条不仅深受本国人的喜爱,还大量销往世界各地。

  意大利面条品种繁多。各种线状、球状、块状以及中空式、实心式等共计400余种。其中最普遍的要数线状面条,可与我国的龙须面媲美。中空状面即西餐中的通心粉。实心花式面条形状最多,有花瓣形、菠萝形、珍珠形、蚕蛹形、蝴蝶形、花生米形等。这类面条用面多而厚实,吃起来很有嚼头。

  另外还有与蔬菜制成面汤的颗粒状面条,用于正餐前佐餐。意大利面条并非单一的白色,有的添加了鸡蛋、番茄、菠菜等,因而呈各种颜色,可谓五彩缤纷。

  (李津军 来源:百科知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