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阅读周刊·文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面条史话
· 谐音的误会
· 险些玩掉一个国家的小人
· 杨门其实无女将
· 三长两短是什么意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谐音的误会
  所谓流俗词源,就是有些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词语,人们在搞不清它的真正意义时,往往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解说,这样就产生了流俗词源。

  流俗词源的弊病造成汉语词语的词形发生谐音变化。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格言,其实都是流俗词源造成的。

  俗语“无毒不丈夫”,公然鼓吹男人要手辣心黑,似与传统道德相悖。其实,正根应是“无度不丈夫”,唯此方可与“量小非君子”相对应。

  俗语格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套一只或一群狼竟忍心舍弃亲骨肉,值吗?其实,这条俗语的正根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打狼要翻山越岭,别心疼磨破了鞋子。舍一双鞋,得几只狼,符合经济规律。至于把“鞋子”误解为“孩子”,那是方言惹的祸,就冲这个也得推广普通话。

  俗语格言“有眼不识金香(镶)玉”,正根应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这个“荆山玉”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无慧眼者难以辨识,致使荆山卞和前两次向楚王献玉,都被诬为欺君而遭刖足(被砍掉脚)。失去双腿的卞和第三次献玉才获成功。

  (谭汝为 来源:平原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