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这只螃蟹吃得好!
· 周市长还有多少“隐私”要被逼出来
· 官员要习惯舆论的“刻薄”追问
· “反贪局长贪污”凸现监督困境
· 我真的会很生气!
· 权力要经得起阳光的穿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政府罢演“高考状元剧”
这只螃蟹吃得好!
  ■热点纵论

  在各地津津有味谈论“今科状元”的时候,江苏却一反常态,取消了高考状元排名,排在全省前100名的考生在分数条上看不到自己的名次,即便是考全省第一的也不知道自己就是“今科状元”。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同时表示,省教育考试院会和排名前100位的高分考生单独联系,告诉他们具体名次,不会影响他们填报志愿。

  在很多人眼里,一场没有了状元的高考,估计就等于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是乏味得紧的。但高考终究不是电影,高分考生也没有戴上状元帽取悦观众的义务。他(她)们需要的,或许只是成绩揭晓之后的宁静。往年高考状元被舆论搞得不胜其烦的事情,我们已经见得太多。

  取消高考状元排名,单独告知名次,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尊重。往大了说,取消高考状元排名,当然也是符合“不炒作分数唯一论”这一教育理念的。

  我记得教育部曾经不止一次发文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不要搞高考状元排名,但一直以来都没什么效果。在舆论强烈的好奇心之下,在学校借高考状元扬名的现实利益之下,“高考状元剧”依然年复一年地演了下来。这次江苏吃了只螃蟹,这个螃蟹吃得好。事实上,新浪的一个调查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个调查中,有超过70%的受访网民支持江苏取消高考状元排名,他们认为,高考分数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炒作状元会偏离选拔人才的本意。

  我们一直都说,要全社会平常心对待高考,要对“分数唯一论”保持警惕。这么说来,“高考状元剧”的息演,真是一件值得高兴一番的好事。

  当然也会有人很不高兴,尤其是那些憋足了劲想借助高分考生和高考状元大做广告的学校,心里面肯定是空落落的。

  但这种失落对教育的平常心和均衡发展,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每年高考过后,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总要严禁学校搞高考成绩排名,但学校高考成绩排名仍然愈演愈烈。

  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政府部门的行为成了社会的参照物——你教育主管部门也在搞高考状元排名,凭什么禁止学校搞高考成绩排名?凭什么呼吁商家不要大打高考状元牌?凭什么希望舆论不要盯着高考状元?

  现在好了,教育主管部门带头罢演“高考状元剧”,这招釜底抽薪真是比什么都管用。接下来呢?如果“高考状元剧”能由教育部门带头坚持罢演下去,“状元情结”和“唯分数论”就有了一丝丝拔除的可能。

  (本报评论员 赵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