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太仓探秘“皇帝粮仓”
· 天气晴好闷热 饮食注意清淡
· 本地蔬菜上市量略减
· 高温天,药品防暑有讲究
· 景区周围五公里禁烧秸秆
· 马瑶瑶重现经典“杜丽娘”
· 张家港为89万市民买保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二十载难忘昆曲梦
马瑶瑶重现经典“杜丽娘”
  昨天上午,中国第四届昆剧艺术节《牡丹亭》专场展演在苏州昆剧院剧场内举行。美籍华人马瑶瑶饰演的杜丽娘,原汁原味地将传统版《牡丹亭》的韵味呈现在两百多观众面前,据了解,一部分观众甚至专程从北京、台湾赶来,为的是一睹马瑶瑶版本的“杜丽娘”风采。

  马瑶瑶曾是苏州家喻户晓的芭蕾舞演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芭蕾舞剧《白毛女》风靡整个苏州,那个踮着脚尖翩翩起舞的喜儿的扮演者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仍有不少老苏州人还记得她的名字——马瑶瑶。

  马瑶瑶在芭蕾舞方面的造诣引起了昆曲界老前辈顾笃璜的注意,并把她带到了苏州昆剧团。1982年起,她便正式开始学习昆曲。

  “每个小小的动作都漂亮至极,每句唱词都高雅华丽,不需要豪华的舞台布景,简单的几个人就可以让一台戏光彩夺目。”马瑶瑶称,那时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为何这会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此后,天赋极佳的她在姚传芗、沈传芷等昆曲“传”字辈名师的教导下很快成长起来,主演的《牡丹亭》还成了剧团的保留节目,马瑶瑶也拥有了一大批喜欢她的昆剧戏迷。

  时隔二十年,仍是最好的“杜丽娘”

  转眼过去了20年,如今青春版《牡丹亭》已经跨过大洋,引起了海内外关注。而传统版的《牡丹亭》,以及老一辈优秀演员的独特神韵总让老戏迷们念念不忘,这个时候,马瑶瑶回来了。

  “青春版的《牡丹亭》让我们看到了昆曲的活力,现在的昆曲可谓百花齐放,但是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最好的老师教了我最好的剧本,受到如此恩惠的我,一定要将最原汁原味的《牡丹亭》传承下来。”马瑶瑶说。

  阔别舞台多年,马瑶瑶也担心能否重新演绎好那个大家印象中的杜丽娘。顾笃璜老师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疑虑,顾老对所有人说她的底子扎实得很,一个月就能练回来了。

  果然,演出非常成功。老戏迷们因为看到了一直思念的“杜丽娘”而深深感动。中国昆曲研究所的余心正非常激动地说:“这是最好的剧本、最好的演员的完美结合,她的台步、手势、指法、身段依然像20年前一样,是最好的。”

  昆曲在国外演出,场场爆满

  马瑶瑶1989年离开苏州,并在七年后定居美国。以为没有表演的环境和气氛,她甚至试图忘记令她着迷的昆曲,但是她始终做不到。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的时候,她每一场都去了。

  “在美国,能看到昆曲的机会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有国内的昆剧团去那里演出,我们就一定能够看到爆满的场面,外国人总说不得不承认昆曲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马瑶瑶说起她在美国看到的昆曲演出时的场面,仍心存激动。不过她也表示,昆曲在海外的路并不十分好走。

  “在洛杉矶,一对华人夫妇一直出资维系着美西昆曲社,昆曲爱好者每周五聚集在一起哼哼唱唱,每隔两年,这对夫妇还要拿出相当的一笔钱来完成一场昆曲的公演,公演免费面向所有昆曲爱好者。”她强调,昆曲在国外的发展,主要需要解决的是经费问题,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家接触昆曲,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昆曲这块中华文化瑰宝。

  马瑶瑶这次苏州的演出已经结束,接下来,她还要回到美国,于7月25日,在美西昆曲社社长百岁寿辰上,将传统版《牡丹亭》带到美国的舞台。“为了让美国人看到昆曲的魅力,我一定要演出成功。”马瑶瑶坚定地说。

  王玲玲 杨智强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