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为了这一天,老人苦寻15年
· 超市卖“坏蛋” 被罚2000元
· 为70元嫖资捅死足疗店老板娘
· “鲜美”鸭脖产自苍蝇乱飞的小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为了这一天,老人苦寻15年
离别54年的一对老战友,昨天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再相会
  昨天上午,一辆出租车开到河西某小区,一位满头银发、气质高雅的老太太正站在路边,不停地张望。出租车还没停稳,她就认出了车里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54年未见的老师、战友和同志。“从离休到现在,我找了你15年了……”老人握住老太太的手,热泪盈眶。

  他们是师生、战友和同志

  57年前,25岁的吴宇和17岁的孙佳同时走进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这座位于无锡的学校是为专门培训转业的解放军干部而设立的,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干部将在这里,用4年时间读完中学课程。15岁就参加革命的上海姑娘孙佳在装甲兵部队当卫生兵,她被送到这里参加培训。而吴宇被调来当数学教员。解放前,他一直在苏州吴江中学从事学生运动。

  “那时,班里有20多个学生,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比如有位团级干部在部队是做炊事工作的,他说他只会烧饭,不会读书。”吴宇笑着说,只有孙佳以前就是初中毕业,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她作业做得很认真,还经常帮助其他文化程度较低的同学。”这个聪明好学又热心的女生还是个篮球迷,并且拉得一手小提琴。

  “当时学校里教员岁数都比较大,只有吴老师很年轻,跟同学打成一片。”在孙佳眼里,吴宇不仅是老师,还是战友和同志。他不但课教得好,而且对学生很是照顾。当时,打得一手好篮球的吴宇,还经常在球场上跟孙佳并肩作战。

  一朝分离半世纪未见

  “但1955年我们分开后,就再没联系过。”那一年,吴宇去了上海,就读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次年毕业后,去山西工作,直到25年后,他才重新回到老家苏州。而孙佳从速成中学毕业后去了南京医学院上学,毕业后去苏北工作了7年,然后回到南京。分开后起初几年,吴宇只从其他战友那里偶尔听说孙佳的点滴行踪,但没直接联系过。

  40年过去了,当了爷爷的吴宇已经两鬓白发。离休后,终于闲下来的吴宇非常想念当年的老战友。“我很想找到他们,跟他们取得联系。”吴宇先后与不少战友重新取得了联系,但却一直没有孙佳的消息。“战友们都不知道,只知道她当年去了苏北。”

  “从1994年离休,到现在,整整15年,我去无锡,去上海,跑苏州,到南京,找了她十几回。”吴宇感慨地说。他先到当年的速成中学,发现老房子早没了。又找到上海孙佳当年的家,结果早搬家了……一趟趟奔波,一次次失望。吴宇也来过很多次南京,但南京的战友们同样都不知道孙佳的消息。

  民警帮忙实现夙愿

  昨天上午,吴宇坐火车来到南京,决定找民警帮忙。在韶山路派出所,他将自己参加革命的证件等出示给民警,希望能够得到帮助。面对这位老革命,民警肃然起敬。他们通过公安系统内部网,查到了孙佳的住址和电话。当民警打电话核实对方确实是吴宇所寻找的人时,将电话递给了吴宇。

  吴宇说,他接过话筒,激动得心几乎要蹦出来。正当他担心孙佳是否还记得他时,对方却喊出了他的名字。

  “我起初很奇怪。”孙佳笑着说,但一听对方的苏州口音后,眼前就出现当年的吴老师来。两位老人在电话里又笑又叫,激动不已。孙佳邀请吴宇到家里来。放下电话,吴宇就打车直奔河西,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我是拉着他的手回到小区的。”孙佳笑着说。“我们都老了。”这是两人最大的感触。当年的少女如今已经是5个孩子的奶奶,而当年的吴老师,也当了爷爷。“人老了,但性格没变。”两人都感慨不已。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王先生报料奖80元)

  快报记者 马晶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