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阅读周刊·揭秘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二战时期的几大谜团
· 解放前夕毛泽东三见南京神秘客
· 贝多芬耳聋背后隐藏的秘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解放前夕毛泽东三见南京神秘客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大决战胜负显见,李宗仁上任后,就与亲密战友白崇禧达成共识:与中共谈判,以求早日结束内战。为探测中共的态度与条件,安排刘仲容作为密使北上。

  刘仲容被委派与中共谈判

  刘仲容,长期担任李宗仁的幕僚,是桂系的智囊人物。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期,他以桂系特使身份,秘密奔走于中共和各反蒋派系之间。西安事变起,刘仲容正在西安,与前来谋求和平解决事变的周恩来恳切长谈,后应邀秘密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风趣地说:“刘先生是桂系的亲信,中共的朋友。”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会晤了刘仲容,笑容可掬地说:“刘先生8年前来延安看我,8年后我到重庆看你,属礼尚往来嘛!”

  经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联络,传来了毛泽东的回音:欢迎刘先生北来晤商。刘仲容自武汉北上时,去司令部向白崇禧辞行。白崇禧既是希望,又是预祝:“毛泽东与刘兄私交不错,称你是中共的朋友,想此行必有功而返。”

  “但愿如此。”刘仲容点头过后又摇头,“目前的形势是中共尽占上风,原则问题上很可能不会让步。”白崇禧一脸严肃地说:“我们也有原则,就是划江而治,这是与德邻一致确定的国策,你也是知道的。见了毛泽东,一定要强调这个原则。”

  刘仲容问:“要是毛泽东不答应呢?”“答应不答应是他们的事,你必须坚持不让。国军虽然损失严重,但还有强大的海军、空军,你告诉毛泽东,陆海空立体防御对付冒险横渡长江的木船,胜败之比是一百比零!”

  第一次会晤:拒绝李、白的“划江而治”

  因战火与交通不畅,刘仲容走走停停,直到3月下旬,方才到达北平,毛泽东对他的来访颇为重视,既为摸底、又为交底,所以当天晚上就与之见面。毛泽东未谈而先问:“李、白两位选择和谈结束战争值得欢迎,但不知是真心实意,还是步蒋介石的后尘,利用谈判备战再打?”

  刘仲容说:“蒋桂结怨久长且深,大有不共戴天之势,李总统与白总司令既担心蒋氏卷土重来,又怕与中共再战损兵折将。为保住桂系一点血本,保住现有的地位,权衡再三,谋求停战共处。”“刘先生说的‘共处’,是按我方所提的8项条款签约共处,还是……”毛泽东弹弹烟灰,把问号给了对方。“南京方面希望获得体面的和平,主张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与中共和平共处。”毛泽东收敛笑容,“要我们不过江,这是不可能的啰。”

  第二次会晤:转达对李、白的期待与忠告

  4月2日晚上,毛泽东再次会见刘仲容,告诉他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已到北平,与周恩来等开始谈判,为“划江而治”各不相让,陷入了僵局。所以想请他回南京去,劝李宗仁、白崇禧在此历史转折关头顺应时势,勿再固执己见。

  刘仲容沉吟着道:“恐怕难有好的结果,昨天接到白总司令来电,称中共硬要过江的话,打乱了摊子就不好谈了。”毛泽东莞尔一笑:“说到底,白崇禧是要保住他的军队与地盘。这样吧,就请刘先生告诉他,和谈成功建立国防军时,我们请他继续带兵,把30万军队交他指挥,比他现在带的多得多,人称他‘小诸葛’,人尽其才,于国有利嘛。再有,我们过江后他看着不顺眼的话,可以退去长沙乃至广西,不妨订个君子协定,只要他不出击,我们3年内不进他的地盘。”对于毛泽东的表态,刘仲容着实感动:“毛先生如此宽容,名副其实大雅君子,我即日回宁,尽力劝说之。”

  应毛泽东之嘱劝说李、白碰壁

  4月5日夜间,刘仲容飞返南京,白崇禧听刘仲容汇报毛泽东拒绝划江而治时,就一脸愠色:“既然如此,仗非得打下去不可了。”刘仲容仗为知己,直抒己见:“中共势不可挡,战必败,又停战和平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古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总司令还是顺应潮流为好,这于国家民族有利,也于总司令自身有利。”白崇禧一点也听不进:“我不在乎个人进退。你告诉毛泽东,划江而治决无退步余地,你还可告诉他,真的打起来,美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第三次会晤:恳请“中共的朋友”留在北平

  12日,刘仲容经由李宗仁同意,再去北平,临行时李宗仁一再交代:“竭尽所能,使毛泽东放弃渡江的条件。刘仲容一下飞机,就由王炳南、连贯接送去双清别墅毛泽东处。见刘仲容神色黯然,毛泽东已料到了几分:“刘先生此次回宁不尽人意吧?”“未能说服李总统与白总司令,请毛先生包涵。”刘仲容摇头叹息。毛泽东平静地说:“两家子的事,还须双方情愿嘛,你已尽到责任了。”“他们两个还是坚持划江而治。”毛泽东笑笑说:“这是一厢情愿,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渡江,且为时不远,刘先生可以将我的话告诉他俩。还可告诉李宗仁,他如认为南京不安全,欢迎他飞到北平来,我们待以上宾之礼,对白崇禧同样优待。”

  刘仲容点点头:“我马上发去电报,由他们定夺。”“刘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也有一点要求,就是希望你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大计。”“感谢毛先生的看重与挽留。”刘仲容停顿了一下又说,“容认真考虑。”“应当,应当,我们只是希望,决定权还在刘先生,来去自由,不必为难。”

  就在这一天,国共双方代表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与《最后修正案》。然而,至4月20日,南京政府宣称:中共所提之要求,政府已无考虑余地。4月21日凌晨,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白崇禧的所谓立体江防被迅速摧毁,23日,南京解放,李宗仁逃往广州。解放军剩勇追穷寇,所向披靡,5月17日,白崇禧放弃武汉,撤往长沙。

  文章摘自 《历史开卷有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