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92岁老兵经乘国一觉睡到天亮,这是他踏入国门来最香的一觉。他说:“回到家乡,我的心踏实了。”
昨天,经乘国兴致勃勃地在句容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天,一路都在寻找儿时的记忆。他感叹:“71年没回家了,我真想把家乡看个够!”
落叶归根。经乘国何尝不想这样?不过,他叹息,几十年前因为打仗被迫离开家乡,流落缅甸。如今,缅甸有了家和家人,他必须还得离开家乡,回到缅甸。
■快报记者 刘向红
钟晓敏
[寻觅]
什锦巷6号,老兵有说不完的家事
“昨天夜里,三叔睡得很香。”经乘国二哥的二女儿经世庆告诉记者,踏入国门起,经乘国老人每天凌晨4点左右就起床了,昨天他却一觉睡到天亮,早晨7点半才起床。老人看上去,比往日更精神,胃口也大增,早餐吃了2个鸡蛋、2个汤包,外加一盘西瓜。
“回到家乡,我的心踏实了。”经乘国笑着告诉大家。
连日奔波,经世庆本打算让老人先休息一上午,但经乘国却待不住,他迫不及待地想去一个地方——什锦巷(音)6号。
经世庆有一些为难,因为在句容现在的地图上,已经看不到什锦巷了,她也不知道什锦巷位于何处。不过,经乘国坚持要找。他说,什锦巷6号是他和母亲、二哥曾经一起住过的地方。吃完早餐,经世庆包了两辆“黄包车”,带着经乘国老人在句容老城区穿梭,展开了“地毯式”搜寻。
“没找到什锦巷,问到了柴巷。”经世庆说,转了2个多小时,还真找到了经乘国老人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以前,这里有一口老井,旁边还有一个土地庙……”巷名更改了,巷子周边发生了巨变,老宅子也没有了,不过经乘国还是很肯定,“家就在这里”。
经乘国回忆起一家人在老院子里的生活情况,兄弟姐妹小小年纪就各奔东西做学徒了。那时,他在南京学徒,第一月拿工资时,他紧紧揣在怀里,连夜走回家里,把3元工钱交给了母亲……
阔别家乡71年,再次回到家乡的经乘国恨不得把家乡的一草一木好好看个够。记者去句容看他时,他去了葛仙湖公园。”
“太漂亮了。”凭栏远眺,经乘国流露出一脸的陶醉。“哎呀呀,这是大宝塔吗?”在葛仙湖公园一角,经乘国看到了一宝塔,流露出了惊喜。侄女告诉他,此宝塔非他记忆中的那个宝塔了,以前的宝塔失火烧掉了,这是后盖的。
“哦,难怪呢。”经乘国说,以前的宝塔是青砖小瓦盖的,那时他喜欢爬到宝塔上玩。宝塔上有很多鸟窝,他还抓过小鸟呢。一天下来,经乘国就这么边走边看,边看边感叹,不知不觉转了半个市区。每去一个地方,他都让女儿给他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叹息]
想祭拜父亲,却不知坟在何处?
前天,经乘国老人如愿祭拜了母亲。昨天,老人若有所思,问起亲人:“我爸爸的坟在哪里,我想去看一看他。”
在经乘国的记忆中,父亲不如母亲慈爱。“爸爸喜欢赌博,还喜欢抽大烟……”经乘国的思绪,飘到了儿时。那时,父亲不太顾家,家中一贫如洗。他和7个兄弟姐妹吃不饱、穿不暖。“后来,有个家乡人去上海做蚕丝生意,回来之后盖了所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我这才念了4年书。后来,因为家里太穷了,我就辍学当学徒了。”
在他17岁时,父亲去世了。经乘国记得,父亲葬在句容西门外。在没离开家乡前,他每年都去给父亲上坟。不过,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这次“省亲”,如果没有亲人带路,他连回家的路都未必能找到。如果没有亲人指引,他自己找不到父亲的坟。
对经乘国老人这一心愿,晚辈们还没办法去实现。原来,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加上老人的兄弟姐妹已相继离世,晚辈们根本就不清楚经乘国父亲的坟在何处。
“我只能给爸爸烧点纸钱了。”经乘国叹了一口气。
[亲情]
一家一家宴请,话不完的家常
下午5点半,记者陪经乘国老人回到他二哥大女儿家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侄女经世娥已做了一桌好菜。
“磨合”了两天,经世娥发现经乘国不爱吃虾爱吃鱼,不喜欢吃肉爱吃鸡。昨天,她特意清蒸了鲈鱼,又炖了一只老母鸡。此外,老人爱吃西瓜,侄女一日三餐都给他准备。
“三叔回来了,我们要好好团聚一下。”经世娥告诉记者,晚上她的4个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家人,都要赶过来聚餐,陪陪三叔。
“人是故乡亲,情是故乡纯。”经乘国与晚辈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但一点都不生疏。饭桌上,经乘国跟晚辈们拉起了家常。他叮嘱侄子、侄女们,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打骂。关照侄孙、侄孙女们,一定要好好上学,长大了要孝顺父母。通过聊天,晚辈们更加了解这位三叔,也更敬仰起这位92岁老人。原来,经乘国大儿子多年前就因脑溢血去世了。这么多年来,老人坚持打理修理厂,抚养大儿子留下的3个孩子。如今,大孙子已上了大学,另外一个孙子和孙女正在上高中。经乘国说,他要继续干活,要把孙子、孙女都培养成人。
经乘国“省亲”的日子并不长,晚辈们争着宴请老人回家聚聚。今天,老人又要辗转去句容葛庄了,大哥的孩子们生活在那里,他们也十分惦记三叔,“如果我爸爸还在,他肯定要请三叔到家里住住啊。”
■花絮
见不到快报记者
老人急了
5月30日,记者从遥远的缅甸,将老兵经乘国接回了中国。这些天来,记者一路小心翼翼陪护着老人。老人也对快报记者产生了亲人般的依赖。
昨天早晨,老人起床后,没像往日一样见到记者,他有一点不习惯了。一整天,他不止一次问:“那个记者呢?”他甚至还拨通了记者手机,颤抖着说:“你不要我啦?”
旅途颠簸一个星期,记者本打算在家休息一天的,但一听说老人这么惦记,便再也待不住了,挂了电话就往句容赶。
“我在电视上看到我了,还有你。”一见到记者,经乘国像看见亲人一样笑了。在缅甸的家,一周才有2个小时的电,老人平时很少看电视。不过,回国之后,他每天晚上,想看就看。前天晚上,亲人打开句容台时,电视上正在播放老兵回家的新闻。经乘国老人一看乐了,他把这一消息告诉记者,与记者一同分享着他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