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失踪客机残骸已找到 我9名同胞在机上
· 国内机票上有必要
用那么多英语标注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国内机票上有必要用那么多英语标注吗?
■“国际惯例”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
■省消协建议国内机票加注中文

  明明是1月15日的航班,拿的却是2月15日的机票,消费者吴先生等4人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才知道,票面上打印的英文日期“15FEB”错了整整一个月……长期以来,航空客票行程单上标注的事项多为英文,这似乎早已成惯例,但是类似吴先生这样的“受害者”也不在少数。对此,有人提出:既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看得懂英文,那为何不能在行程单上加注中文呢?

  [案例] ]

  “英文日期”出错

  为登机多掏1300

  日前,消费者吴先生向南通市消协投诉,称自己因为机票出错,不但差点误了飞机,还为此不得不多付一笔机票钱。

  吴先生的机票是今年1月13日在南通某航空服务公司订的,当时他要求的时间是1月15日,往返地点是上海浦东到张家界,一共4张。本来一切正常,没想到15日当晚,吴先生一行4人在浦东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工作人员指出他们的机票不对,拒绝为他们办理手续。

  4人立马就蒙了,怎么会错呢?原来,航空服务公司在订票时因工作失误,将电子客票行程单上的日期打成了2月15日(15FEB)。好在吴先生想坐的这趟航班还有空位,吴先生一行每人又加付了330元,才得以登机。据此,吴先生要求该航空服务公司承担他们额外支付的1320元。

  经调查,服务公司承认工作失误,但认为每人330元的价差是春节前后淡旺季机票的正常差价而并非换票的手续费,表示愿意支付消费者南通至上海往返车票款作为补偿。市消协于是多方查询1月15日该航班的出票价格,再作调解……

  [消协点评】

  如此标注

  侵犯消费知情权

  上述这起案例中,航空服务公司解释说这只是由于疏忽导致的偶然事件,因为当班票务人员不在,由其他人临时代办的。但是消协则认为,这起案例有着一定必然性——吴先生所拿到的4张国内机票行程单的日期一栏,仅仅标注了“15FEB”,即英文的2月(February)15日。

  对于国内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上的英文,要求国内的消费者个个能看懂,显然并不现实。消协认为,国内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就效力而言等同于机票,是客运合同的凭证。作为国内的承运人和出票人,在出票时有义务使用我国的通用文字,清晰明白地载明相关事项,或者以其他方式作明确说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吴先生的行程单如此标注,属于未有效履行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理应承担对消费者损失的赔偿责任。

  江苏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童天武告诉记者,就南通这起典型案例,省消协拟通报给中消协,并联合向国家民航管理部门呼吁,尽快解决加注中文说明的问题。

  [记者调查】

  全国机票都这样标

  “国际惯例”难撼动

  这样的建议看起来似乎并不难做到,然而记者采访中却发现要想做到实则不易,面临一系列“行规”“惯例”和利益链的挑战。

  记者从一张普通的国内机票行程单上看到,上面所显示的信息无非是航班号、承运人、目的地、日期、时间等。除了姓名、往返地点外,其他事项全是英文标注。这张机票的出票单位,江苏某航空票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事项怎么标,所有票务公司都是统一的,“系统就是这样固定的,我们想改也改不了。”

  该负责人还表示,自己从事航空票务行业已经十年了,“十年来一直就全是英文。以前的出票系统除了姓名,连往返目的地都是英文的。”据称,以前懂英文的人少,因为看不懂英文标注,未发现票面时间、目的地错误的现象比现在多得多。

  国内一家航空公司江苏分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客票行程单上的英文标注“非航空公司行为”。那么,机票的“出票系统”究竟出自哪里?无论是票务代理还是航空公司,都指向了同一家单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简称“中航信”的这家公司,连接与“管控”着全国各大民航票务代理机构。

  记者昨日致电该公司客服部门,咨询票面中英文标注事项时,对方明确表示,机票上的英文标注是“国际惯例”“国际性要求”,不会改的。

  针对该公司一再强调的“国际性”,记者对照客票行程单本身却发现,国内客票是由国家税务总局监制的,每一个栏目用语都用了中英两种文字,比如日期,既标注了中文“日期”,也标注了英文“DATE”,但在出票时,打印上去的几月几日却只有英文一种文字标注。

  可能出现的麻烦

  不止“时间出错”

  中文标注的缺失,对不懂英文的消费者而言,可能面临的“麻烦”还不止是时间出错,还可能因此跑错机场、航站楼,这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例如2003年就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官司,促成现在上海起飞的航班客票上多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中文标注。当年一名姓杨的乘客从上海飞厦门,航空公司言明是在虹桥机场登机,事实上这趟航班却是在浦东机场,杨某因此不但误了这趟航班,还在虹桥机场足足滞留了6个多小时。后来的诉讼中,航空公司自称委屈,因为自动打印机出来的票面上用的是国际通用机场代码,“PVG”表示浦东机场,“SHA”表示虹桥机场……

  尽管如此,诉讼的结果是杨某胜诉,民航也由此改进了管理措施,对机场加注中文。值得一提的是,此案中的乘客杨某还是一位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消费者。但是对于专业的“机场代码”而言,显然是不能要求所有消费者都必须了解的。

  部分票务服务企业也表示,作为售票方,他们很希望航空客票上的标注事项越多越好,而且最好是中英文标注,“这样会减少很多错误概念,我们也减少很多麻烦。”一位负责人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机场有3个航站楼,特别是奥运前才开放的3号航站楼一些消费者还不熟悉。每当我们给客人订票后,都会再编发一则短信,提醒他们时间、航班以及具体哪一个航站楼出发。但是一些责任感不强的票务代理就不一定了,乘客跑错地方的事情也很容易发生……”

  快报记者 郑春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