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幸福感”、“开心指数”是嘛玩艺儿?
· 中资银行一枝独秀为何遭质疑
· 从黑色论文看“耻感文化”的失灵
· 权力离“拒绝自带酒水”越远越好
· 安监员集体辞职未必是坏事
· 问责压力何以让安监员集体辞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从黑色论文看“耻感文化”的失灵
  ■公民发言

  有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了一篇题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直接用替换键搞定,我无语了》的帖子。发帖人在帖子中详细比较了两篇论文,发现两篇论文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在当下中国的学术圈,靠抄袭、剽窃而来的论文很多,但这种几乎一字不差的黑色论文还很罕见;更罕见的是,当这样无耻的抄袭被揭发到网上后,抄袭者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相反,发帖人却成了很多人指责和谩骂的对象。

  对此,有评论说,这是耻感文化缺失的结果。快报昨天发表的卢武铉自杀评论中也提到了耻感文化,那么,耻感文化有多大的价值?又为什么会在黑色论文中失灵?这值得探讨。

  东方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耻,是自己心里的认同标准,违背了标准,会产生羞耻感,进而校正自己的言行;罪,则是以上帝为认同标准,违背了标准,就会产生罪恶感,通过忏悔校正自己的言行。

  罪感文化的道德标准是绝对的,耻感文化的道德标准是相对的。相对上帝的标准,自己的标准最靠不住。比如,以往不言利是标准,现在言利是标准;以往公心是标准,现在私心是标准……耻感文化起作用的前提是“什么是耻”的标准不变。论文抄袭、剽窃是可耻的,这是耻感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但如果论文抄袭、剽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论文抄袭上的道德标准也就随之而变,在很多人眼里,不以为耻也就成为可能,耻感文化失灵也就在所难免。(王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