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将军岳父,我彻夜难眠
2003年初,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丽。熟悉后,才逐步知道了她的家庭背景。原来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蓝军司令”、曾任某集团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少将王聚生。
几个月相处,彼此感情相投,便商定去拜见双方父母。然而,真的要去登门拜访了,我却惶恐了起来。从小到大,除了接触过老家的村长,还有当时单位的科长,更高级别的领导,只是远远地朝主席台望见过、在电视上看见过,如今,要拜见位高权重的将军了,紧张情绪使得我彻夜难眠。我反复捉摸着次日该带什么礼品,该说什么话,该注意什么礼节……我要事先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力争给对方留下一个相对完美的印象。
第二天,我穿戴整齐,购买了一蛇皮袋刚刚上市的西瓜,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上,心中充溢着一股新兵上前线打仗的激昂感,我反复做着深呼吸,尽力缓解着紧张情绪。然而,我一只脚刚迈进门,就听到一串浑厚的谈论声,我的心倏地提到了嗓子眼儿。
走进门,我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皮肤黢黑的人在接电话,他不拘言笑的脸上写满了威严。我猜想,他大概就是丽的父亲吧。果真不假。挂断电话,他脸上毫无笑意地冲我大嗓门招呼着:“哦,来了?坐,快坐吧!”听他一声振聋发聩的招呼,我顿时将原本深思熟虑、铭记于心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大脑断路般一片空白,我彻底蒙了。随后他问了我些什么,我是如何回答的,统统不记得了,只记得,我擦了好几次额头上的淋漓大汗……
事后,丽捂着鼻子,笑着告诉我:“你当时乖巧得就像一位小学生,可爱极了!”不过,我听介绍人说,我给她父母留下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这孩子农村里来的,有农村人那股实诚劲头……”
因为稿子,我第一次与岳父长谈
两年后,征得他同意,我和丽步入了神圣的婚礼殿堂。婚后,我见到岳父仍然发怵,甚至有点儿“敬而远之”。除了生活上必须的简单对白,我俩平日里几乎没有更多的交谈。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跟岳父的接触也仅限于饭桌上。他的酒量让我“叹为观止”,他喝酒时的“痛快”劲儿更让我佩服,我由此深深感受到了他果敢雷厉的军人作风。
我喜欢写写文章,时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那天三杯过后,我把一篇得意之作捧给岳父看。他接过报纸,瞥了一眼,随口抛出一句:“我看过了,总体不错,不过稿子上的‘扬长避短’改为‘扬长补短’比较妥当……”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岳父指出的问题竟一言中的,让我醍醐灌顶!喜的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岳父,居然对我的稿子早已关注。
我一直以为,岳父年轻时没有读过几天书,而且在部队又是军事干部,或许只懂得打打杀杀的军事训练,对写文章不会有太深的造诣。然而,我大错特错了。我这时才知道,岳父退休前,曾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并发表了不少调研论文,有的还被收录在军事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中。
之后,我常拿稿子请他指导,他也乐此不疲,有时,为一篇稿子,他会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修改七八遍。记得有一次,某连锁超市突然终止了购物券使用,要求持券顾客更换购物卡,我们单位发的购物券还未用完,然而,当我冒雨去换购物卡时,超市又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我甚为恼火,恰巧报纸也对此做了报道。岳父点拨说,何不写篇时评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这样解决问题或许更好更快一些。说写就写,我俩放下筷子,趴在电脑前反复推敲起来,很快,一篇题为《如此经营,商德何在》的时评稿件出炉了,发到报社,次日在版面头条全文刊载了,文中切实可行的建议,被超市采纳了,换卡事件没两天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时间长了,我在岳父面前也“胆大妄为”了,经常为稿子中某个观点,敢于跟他“较真碰硬”了。甚至在饭桌上,我俩时而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时而默契一致,达成共识,可谓不亦乐乎。然而,其他人却听得“云里雾里”,妻子以为我跟岳父在斗嘴,赶紧用胳膊肘捅捅我。岳母则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问:“你俩到底谈啥哩?”岳父朝我递个眼色,然后高嗓门地答道:“军事机密!妇女同志少插嘴!”
将军岳父为老家能够致富奔波
岳父老家在河南农村,虽然已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份热辣辣的乡情。退休后,他时常念叨着,老家乡邻们的生活还不算富裕,家庭经济收入还偏低,等等。一次,他忧心忡忡地说:“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尽快走上发家致富的路……”随后几天,他细细研究了十几家相关网站的致富信息。那天晚饭时,他兴奋地说:“网上的致富信息很有价值,走致富路子要因地制宜,我觉得老家比较适合发展奶牛养殖,村里的玉米秸秆大都堆在路边,没有多少用处,这其实是奶牛很好的饲料……”
他又说:“做事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我要先去青海的奶牛繁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看奶牛到底能不能适应老家的气候条件……”岳父联系上了青海的老部下,果真风风火火地去了。
随后,他又从青海直接赶回了河南老家,鼓励三叔养牛,并协助三叔筹措购买种牛的资金、修建规范的养牛场,两个月后,19头牛顺利买回去了。
岳父返回来后,那群奶牛让他牵肠挂肚起来,时常在电话里询问奶牛的生长、产奶等情况,他还主动从网上学习了解养牛知识,适时教授给三叔。如今,奶牛场规模已扩大了三倍,去年三叔赚了十多万元。前些天,岳父又在踌躇满志地筹划着:“下一步,要通过你三叔养奶牛的示范效应,推广成功经验,带动老家更多的人发展奶牛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