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吴文洪遇难牵出一连串问号
· 医保看病异地结算
下月正式启动
· 千针万线,“鹅掌女孩”重做双手
· 燃油税费改革半年
“路桥费”仍嫌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吴文洪遇难牵出一连串问号
  吴文洪登顶遇难的消息,经媒体发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定于昨天赴拉萨的其家人,因为订不到机票,而推迟了一天进藏。昨天,记者再次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吴文洪的妹夫张笑。相对于前一天沉浸在悲痛中的情绪,一天之后,吴文洪的家人更多的是进行了一系列理性的思考,而这思考的背后,又引发出了一连串的问号。这些问号始终萦绕在吴家人的脑海里……

  问号一:氧气是否带足了?

  在吴文洪登顶之前,成都的一位小伙子肖屹巍也成功地登顶珠峰,和吴文洪一样,他在下撤的过程中也遭遇到困难,但是在这种逆境中,成都小伙子经过向导的及时帮助,转危为安。

  据了解,在肖屹巍下山的时候,在8700米的地方,他突然感觉无法呼吸了,一看之下才发现携带的氧气瓶里的氧气已经耗尽。尽管此时向导就在7米开外,但肖屹巍已经喊不出话来,他感觉死亡正在步步逼近。情急之下,肖屹巍拉动绳子,打着手势,向导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把氧气给肖屹巍带了上去,成都小伙子终于得救了。回到5400米的营地,已经连续攀登了22个小时的肖屹巍终于缓了过来,劫后余生的他感慨地说:“给我一千万,我也不会再来了。”

  肖屹巍的这段经历在吴文洪家人看来,和吴文洪极为相似。因为到目前为止,他的家人都无法和陪护吴文洪的向导联系上,也就无法获知吴文洪在遇难前最真实的情况。“吴文洪在下撤到8750米的时候,是否也是因为氧气不够了,而导致无法行动呢?”在没有和向导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吴文洪家人心中的这个问号也始终难以拉直。

  问号二:失去联系的5小时,向导在干吗?

  由于无法联系上向导,西藏登山学校校长,此次登山的总指挥尼玛次仁就成了向外界发布吴文洪在山顶遇难情况最权威的人。

  据尼玛次仁介绍,当吴文洪成功登顶后,从十点到下午三点的这五个小时,大本营始终无法和前方取得联系。五个小时无法联系上大本营,为何在三点的时候又能联系上了呢?是天气原因,还是向导为了联系大本营独自一人下撤到了有信号的高度呢?这一切又让吴家人感到疑惑。

  在登山过程中,向导可以说是吴文洪生命的一个保险,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向导做了哪些救助行动呢?

  由于去拉萨的机票紧张,吴文洪的家人原定于昨天进藏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了一天。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进藏吴家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了解清楚,吴文洪遇难的前前后后。据他妹夫介绍,一直陪伴吴文洪的那个向导要于22日才能返回。此人对吴文洪遇难的前后也最为清楚,他也是吴家人最迫切想见到的人。吴文洪的妹夫张笑说:“人都已经死了,现在家里人最想知道,吴文洪在登山前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当然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花钱,请登山队再上去一趟,把遗体帮我们带下来。虽然我们知道这个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家人就不会放弃。”

  问号三:他是如何获批登珠峰的?

  在采访吴文洪家人的过程中,他的妹夫告诉记者,虽然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吴文洪的身体素质不错,但是他从未就登山进行过系统的训练和准备。真正能算得上系统准备的也不过是登山前进藏的那一个月。

  在采访中,南京向心力户外运动俱乐部总经理李春宏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登珠峰至少要准备一年的时间,而且有条件的人为了适应珠峰的气候,还会选择提前去那进行尝试性的攀登。吴文洪遇难后,央视也给予了关注,在《新闻1+1》中,著名登山爱好者王石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登顶珠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来的。王石为了登珠峰前后花了四年的时间,而且之前也登过6100米的雪山,之后高度慢慢递增,从6500、7000、7500、8000,直至达到珠峰的高度。

  采访中,多位有过登山经历的人都表示,登顶珠峰之前,人至少要有一次登6000米高山的经历。这句话也和吴家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吴文洪的妹夫说:“当初吴文洪报名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他去的希望不大,因为吴文洪根本没有登过高山的经历,最高也只爬过黄山。但是黄山和珠峰,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吴文洪自己也表示由于没有登过6000米高山的经验,自己最终被允许登珠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最后时刻,吴文洪还是被允许登顶珠峰,这又是为什么呢?

  吴家人觉得唯一的答案就是商业利益。因为吴文洪此次登顶珠峰,光是报名费就交了22万。在央视的新闻节目中,白岩松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白岩松说:“登八千多米的高山,对专业运动员来说都要分很多年去做,在目前的这种环境下,在哪一个领域恐怕都有一个急于求成的心态,更何况对于很多的登山爱好者来说,民间更有一些称号在等着他们……这个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合力,把很多的人由只能到6000多米生生推到了7000多米和8000多米。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想说一下,我们的有些部门也需要调整一下思维,你在改变模式的时候没有问题,商业的介入、企业的促销都很正常,这是市场经济,但是要求绝不能降低。”

  快报记者 付智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