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米娅,一个有点二百五,有点唠叨的姑娘,毕业于国内最高学府,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她经历了6个老板,每个老板的脾气和性格各不相同,她在和不同老板既斗争又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为一个胸有城府的职业女性。但是唯有一点不变,米娅认为工作需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而聪明地“混”是最好的方式。
[上期回顾]
Leon走了,我很失落。新来的老板叫David,我对他没有好感,因为他没有Leon强。换了个老板的唯一好处,就是我开始麻雀变凤凰了。David刚来,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好意思总去烦Peter,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跑来问我。
不小心我成了红人
晓含在报社的工作有了变动。她被任命负责开创一个名叫“职场周刊”的版面,每周一期,每期四个版。
晓含说她认识的人虽然多,但像我和苏这样“严格意义的白领”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她每周像研究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研究我们这些样本:你们的工作午餐都吃什么?你们出差都住哪些酒店?你们单位有没有办公室性骚扰……
晓含手下的实习生总是不停地打电话采访我。那个实习生实在有点不靠谱,他问的问题老是那么弱智,于是我在晓含面前狠狠地嘲笑了他。
晓含也同意这个人不太好使,但她一下子也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能顶上,于是她灵机一动:“亲爱的Mia,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呢?”柿子专找软的捏,朋友也一样。晓含就没可能找苏帮她写专栏,想都不用想。人家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工作上,可没时间管这号闲事。
晓含为了诱惑我,告诉我她可以把我的专栏跟某某作家的专栏并排放在同一个版面上。我向来仰慕这个作家,她这么说让我觉得挺能满足虚荣心的。于是我试着给她写了第一篇,晓含说:“不错不错,继续努力。”于是我一连写了十来篇。我可没打算让别人知道是我写的,尤其不想让公司里的人知道,所以随便署了个笔名。
有一天在公司餐厅里吃饭,正好坐在那个大象的秘书Alice旁边。Alice指着一张报纸跟她的同伴说:“这个人我一定认识,她一定就在我身边,她说的都是咱们公司里的事。”不用看我也知道,她指的是我的专栏。我心里窃笑,没想到Alice还是个文学青年。
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隐藏得很好,公司里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那些文章是我写的。可是我还是露馅了。
晓含有一天特意打电话给我:“过几天是秘书节,你得交一篇跟秘书有关的作文。”
我满口答应:“这不难,我每天都跟秘书们打交道。”
一个星期以后,我把一份需要大象签名的文件拿给Alice。一进她的格子间,迎头就看见我写的那篇文章赫然贴在墙上。这件事情实在太可乐了,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Alice是多么聪明的人。她一见到我看着那张剪报笑,就立刻大喊:“Mia,原来是你!”接着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简直就是我的粉丝,每周追着看我的专栏。
临走的时候,我叮嘱她不要告诉别人。
Alice是个秘书,但跟Fion她们不同的是,她是个非常有权力的秘书。因为喜欢我写的文章,Alice变得对我非常热情友善。David更加确信大象特别欣赏我,所以凡是需要大象意见的事项都交给我负责搞定,仿佛我是个大象特使。其他部门的人也对我越发尊重起来,连Tom见到我都比以前热情了不少。
Peter离开中国
正式宣布Peter离开的会议上,他英俊的脸庞表情沉重——在QT的老外没有人愿意离开中国,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生意能像在这里一样增长这么快,机会这么好。
Peter的离开本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现在终于成真了,我却没有预想中的快乐,至少没有Leon那么高兴。相反,我有点百感交集。
想起一年前初次见他的时候,他说话时刻意放慢的语速;他说的“如果你是一个明星,我也是一个明星”;Fion嘲笑我的英文时,他帮我解的围……事实上,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甚至比对Leon的第一印象还好,只是从西红柿炒鸡蛋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急转直下,而且东一件事西一件事,搞得我们根本就没有修复关系的可能性。
苏很不以为然:“你为什么老这么多愁善感。这是公司,谁来了谁走了都是正常的事。把你自己的活干好就行了,不要掺合那么多私人情感。”
也许苏说的是对的。但对于我而言,Peter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苏刚煞有介事地告诫我不要在工作上掺合太多的个人情绪,一转身,她自己就掉下去了。先是她气鼓鼓地告诉我,她的老板让她负责做一个大规模的全国路演。“你知道这个主意有多馊吗?我一听就跳起来了。我向来都认为所谓的路演就是个花哨热闹的形式主义,对销量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帮助。更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品牌,知名度已经非常高了,根本没必要这样劳民伤财,80万美金的预算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我表示同意:“是有点不太靠谱。他怎么回答?”
“他给了我一些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然后他每次提起这件事,我都强烈反对。今天上午,他当着大家的面对我大喊一声:‘现在我是老板,我说了算!’”
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劝苏还是捏着鼻子把这个项目给做了。苏也觉得只好服从。可是苏并没有完全听从我的劝告。她是个太认真太负责的人,让自己的项目死给别人看对我来说是一种武器,对她来说,显然是一种侮辱。
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我都没有机会看见她。她为这事又是加班做计划又是出差,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我就算明知道这个是烂活,也忍不住想把它做好。”她给我的短信这样写道。
我哭笑不得。在工作领域我跟苏确实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这并不妨碍我们有什么事情总是希望第一时间听对方的意见。听完之后,我们依然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我对苏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发自内心地钦佩,我觉得能有她这样的手下是她老板的福气。
再见苏的时候,她很自豪地告诉我:“我的老板本来说让鼎正公司来接这个项目就可以了。但为了把费用降下来,我逼着采购部找了六家公司来报价,终于挑了一家性价比最好的,现在只需要花70万美金就可以做下来。”
谁也没想到,正是苏费了老大劲省下来的这10万美金把她给害了。
苏被老板摆了一道
采购部正式为这个项目签约的时候,苏说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老板显得很不高兴。又到了做工作评估报告的时间。满以为自己能稳坐“优秀”宝座的苏居然只评上了一个“良好”,这对永远追求最高最快最强的苏来说,简直就是个灾难。
第二天,她突然把我叫到茶水间里:“今天有个人点醒了我,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老板不再答理路演的事,以及我为什么只是‘良好’了。”
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有点怀疑过,但现在苏用确信的口气说了出来:他老板处心积虑地推动这个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让跟他关系最好的鼎正公司接下这笔利润颇高的生意。所以他能同意80万美金的报价,他在中间显然是有好处的,而苏的过于积极无意中断了他的财路——其实关于这样吃回扣的事情,我们在业内也有所耳闻,但还没真正碰到过。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苏。在她告诉我她只是“良好”之后没多久,David满面笑容地告诉我我被评上了“优秀”。再一次,我深觉这个世界的荒谬。
在David的办公室里,我听到这个消息,半天没说话。David宣布完这个消息之后期待地看着我,我知道这需要我表示感谢,最好还能表忠心。可我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这是你应得的。”David的话在这样的情境下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在说服我,或者说是在说服他自己。我突然问他:“你觉得我适合干市场部这一行吗?”
他反过来问了一句:“你觉得你自己什么地方不适合?”我愣住了。这是David自从当了我的老板以来,我第一次在他面前愣住。
我终于等到了我工作中的第一个重大转机。我再也不需要为自己是混入公司的而担心了,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我适合干这个。
“Congratulation!”苏在MSN上跟我打招呼。她终于知道了我被评为“优秀”的事。她只能从别人那里知道,因为我实在不好意思自己告诉她。
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继续说:“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优秀’还是留在了咱们自己人手里。”我很为苏的大度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