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的西沙必利事件到今年2月份的“双黄连注射液”不良事件,近年来,药害事件不断发生,治病的药究竟怎么了?这个问题引起广大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和思考。昨天,’09安全用药宣传周——中美医院药学服务论坛在南京召开,围绕当前药品质量和安全用药方面的焦点话题,国内外权威药学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每年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统计表明仅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以上。
“药物不良事件形势严峻,临床药师有责任确保正确使用药物”,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所颜青教授说,拿到一张医生开出的处方,临床药师如果发现有不妥的地方,通常发言权十分有限,有的只能是发短信告知一下开处方的医生。她认为药师应该发挥自己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将自己当成多专业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与医、护之间是伙伴关系,不是助手也不是指导者。如果药师面向患者,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以发现、解决、预防很多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中药注射液为何让人不放心
“安全”曾是中医药的一块金字招牌,但随着龙胆泻肝丸致毒性、鱼腥草注射剂被停用等中药安全性事件不断曝光,安全性成了中医药界一个最怕触及、也最易受打击的软肋。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屈建教授对记者说,中药注射液误用与滥用让人忧心,使用不当可能是导致副反应的原因之一,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采用现代制剂方法研制的中药注射剂仍然保留了传统中药的特点,随意使用当然会带来不良后果,譬如清开灵本应用于热证发热,却被误用于寒证发热,这种违背中医辨证原则的用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柴胡注射液本为肌肉注射药品,而在使用时有些人未能注意给药途径,盲目认为注射液均可静脉给药,也因此造成了不良后果。
与会专家认为,提高中药注射剂品质,除了要建立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制定更为严格的品质标准,在生产中推广现代工艺技术,临床中注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得建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体系,从问题较多、安全性差、用量较大的品种入手,从药材、辅料、中间体到终产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药物其实是把双刃剑
“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治愈疾病,缓解病痛,用药不当可使病人遭受其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江苏省药师协会会长邵志高有着几十年临床药师工作经历,他告诉记者,在药品不良事件中自己最关注用药失误问题,如某市人民医院药师误将10%氯化钾注射液当作10%氯化钙,导致高烧抽风的婴儿高血钾死亡的不良事件属于用药失误,“这些医源性伤害不仅使患者受损伤,而且造成医院失去信誉,同时也加剧了医患矛盾”。
据了解,目前一些综合性三甲医院已陆续推出医院用药风险防范系统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大医院均在门诊设立了用药安全咨询台。邵志高会长认为,医院加强管理固然重要,教育患者保障用药安全的依从性更不容忽视,他建议患者为防止自己遭受药物相互作用的伤害,看病时应主动向医师药师请教,有任何不寻常症状马上告知医师或药师,千万不要无根据地推断自己所吃的多种药物有没有相互作用。
快报记者 金宁